English


“寻找最美地名故事”征集结束 共收到3600余份作品

2017-01-22 17:38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7-01-22 17:38:55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廖慧

每一块国土都有名字 每一个名字都饱含乡愁

——“寻找最美地名故事”征集落下帷幕 共收到3600余份作品

  光明网北京1月22日电 近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寻找最美地名故事”网络征集阶段圆满结束。这一由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光明网承办的网络征集评选活动,自2016年10月14日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各级地名普查办广泛动员、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截至2016年12月26日,共收到3600余份参选作品。

  针对此次评选活动,光明网已邀请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处长、研究员庞森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科学》编辑部主任牛汝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地理学博士后华林甫;著名语言文字专家、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厉兵;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张永攀;商务印书馆编审颜廷真;北京大学教授岳升阳等7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专家组委会成员将从作品中选评选出100个最美地名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林甫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非常赞成开展此次活动,但目的不是评奖、得奖,那毕竟只是少数,更重要的是参与,愿意参加的人越多越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许多古老地名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关于如何对待消失了的地名,华林甫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社会在进步,旧的消失、新的诞生,那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简单粗暴地将消失了的地名一脚踢开,恐怕再也找不到乡愁了。”

  提到“乡愁”,不得不说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道路、社区、楼盘每天都在涌现。曼哈顿、香榭丽舍、威尼斯、奥兰多、加州阳光……不少新地名在命名时出现了崇洋媚外、盲目复古、求异求怪等现象,试问,我们如何在这些没有“根”的浪漫名词里找寻记忆里的乡愁?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科学》编辑部主任牛汝辰认为,人们对于美好田园或域外浪漫理想生活的追求本没有错,而很多部门也不了解《地名管理条例》的内容,政策执行不到位才是导致崇洋媚外、求异求怪的地名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林甫则更加直截了当地表示了反对,“这是崇洋媚外、缺乏文化自信在地名上的体现,应该坚决予以杜绝,即使现在业已存在的、也必须清理整顿。”去年4月10日CCTV焦点访谈里,华教授说过同样的话。

  地名文化是传统文化里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在我国,地名研究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就有500多处地名的记述。地名研究有助于民族史的研究,也有助于寻找民族迁徙的踪迹。地名更是考古调查的重要线索,不少地名是直接起源于古代遗存,或者说起源于文物古迹的。

  如果以上所言还不能使你明白地名文化的重要性,那请接着看。

  你可知道地名关系到国家主权?你可知道“名从主人”的国际惯例?你可知道地名文化关乎民族尊严?

  “一个地方的地名是由哪个国家和民族命名的,它的由来含义是什么,根据‘名从主人’的国际惯例,是确认领土主权归属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南海诸岛,向为中国管辖,汉唐之际就有‘石塘’‘象石’‘礁石山’等称谓。1958 年9月中国政府曾发表声明,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神圣领土。同月,越南领导人致函中国政府,予以承认。但越南却背信弃义,于1975年公然出兵侵占了我国南沙群岛的六个岛屿,并全部改为它们的名字,还在它们出版的地图上,把我国‘南沙群岛’更名为‘长沙群岛’,‘西沙群岛’更名为‘黄沙群岛’。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地名研究工作是关系到国家主权的大事。”

  “外来地名是帝国主义侵华的产物,他们强加给我们的外来地名几乎遍及全国,特别在我国西部地区情况更为严重。位于中尼边界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藏语“女神第三”的音译,早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出版的《皇舆全览图》中即有记载,当时作“朱母郎马阿林”。1858年英国竟以印度测量局英人局长的名字,将它改为“额菲尔士峰”。1952年我国正名为珠穆朗玛峰。”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科学》编辑部主任牛汝辰对光明网记者如是说。

  地名是文化的镜像。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审视,可以发现这里面有许多内容都与我们民族文化息息相关。

  地名现象千差万别,纷纭复杂,但归根到底,它是人类文化之一。人类生存的环境和地域为何要有名字,地名如何发展演变,地名的形式结构,地名的内隐含义等等,都是由文化这个总根派生出来的,都可以从文化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和验证。

  地名文化的重要、新时代大环境下地名的快速更迭,加剧了收集、延续地名文化的紧迫感。光明网推出“寻找最美地名故事”网络征集活动,深感责任重大,积极创新报道形式,除在网站开设专题、微信微博不断跟进之外,还发起图片库线上作品征集,让爱好摄影的广大网友,将自己拍摄的家乡美景上传。目前已收到高质量的版权图片作品20余份。

  2016年12月,光明网记者、摄影师赴三清山拍摄并制作1期图片故事(三清山引浆村:看古畲乡的新风貌),吸引了广大网友关注和多家网站转载。拟于2月中旬前往浙江绍兴,拍摄和制作第2期图片故事,进行宣传推广。后续还要做动画微视频和H5,进行多方位传播,扩大活动影响力。

  此次活动通过互联网这一快速传播、集中讨论的新时代渠道、媒介和平台,让地名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引起大众共鸣,最终唤醒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唤醒国人地名文化意识,并将其传承下去。

  投稿作品已择优在光明网活动官网发布,网友可登陆欣赏。

  2017年2月初,拟通过微博投票方式,对专家评选出的100个地名故事进行网络评选,届时将选出“最美地名故事”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5名、优秀奖60名。

  请大家持续关注此次活动进展,让传统地名文化从你的手中传播出去,让你的家乡,你热爱熟悉的地名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王丽媛)

[责任编辑:廖慧]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