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篇
随着 “一带一路”建设,各种特色美食在沿着丝路穿梭,中国美食文化也沿着丝路走向世界。比如,波兰人的饺子情结、罗马尼亚人爱吃“杀猪菜”、俄罗斯有“馒头”“沙琪玛”、巴基斯坦“硬”菜带“川”味、新加坡“国菜”是海南鸡饭等。
“一带一路”上泰式炒面的中国味道
近年来,泰式炒面火爆全球,已成为泰国的国家料理。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泰式炒面作法和用料都与中国有密切联系。
据说,二战时期,时任泰国总理銮披汶•颂堪因为茉莉香米价格攀高,呼吁百姓多吃粿条,即中国潮汕式的面条,并亲自发明了泰式炒面。此后,泰式炒面风靡泰国,起初用泰国各地的粿条厂生产的米线制作。后来,庄他武里府的一家华人粿条厂发明了“庄他米线”,这种米线保质期较长,于是泰式炒面改用这种“庄他米线”制作。
泰式炒面的核心是米线和炒的烹饪方式,而这些都是250年前由中国传入泰国的。不仅如此,泰式炒面的配料,如豆腐、干虾,也都是从中国传入的。后来发展创新加入了不同的食材,甜、咸、酸口味不同,泰式炒面的呈现方式也有差异。如有的依然选择放在盘子里,有的盛在蕉叶上。不管怎么说,泰式炒面就像泰国的文化一样,吸收了不少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外国文化精华,再经过演变与改造,产生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一带一路”上新加坡“国菜”的中国味道
新加坡地域虽小,却是 “吃货”心中的“美食天堂”。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让新加坡成为风味美食的汇聚之地,鱼圆面、叻沙等已成为新加坡食阁或小贩中心的“标配”。不过,被西方人公认的新加坡“国菜”,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南鸡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量琼籍华人来到新加坡,带来了海南鸡饭。这道菜以海南文昌白斩鸡搭配米饭,配上老抽、姜茸及蒜蓉辣椒酱作为酱汁。新加坡独立后,政府对当地华人制作的传统美食较为重视,运用各种媒介进行推广,使海南鸡饭成为世界知名的料理。随着“一带一路”通联,中国味道也在不断的交流和传承中变得愈加浓郁。
“一带一路”是一条贸易路,也是一条文化路、美食路。中国文化沿着这条丝路传播,中国味道也沿着丝路飘向各地。每一种食材,每一款美食,都如同一位信使,传递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