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袁晴)5月10日,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指导、国际在线主办、盘古智库协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成就、机遇与前景”中外专家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围绕“一带一路”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沿线国家相关构想的对接等话题,王义桅、贺文萍、查道炯、庞中英等国内顶尖的“一带一路”和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来自尼泊尔、法国、意大利、埃及、印度、柬埔寨、俄罗斯、英国的外交官、学者、资深媒体人士等齐聚一堂,展开了精彩讨论。
5月10日,“一带一路”中外专家主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在发言中谈到,“一带一路”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由中国倡导,但它是世界性的,它的成果不仅要惠及中国,也要惠及到所有参与到这个伟大事业中来的各国人民,惠及整个人类社会。但实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要靠一代人、甚至要靠几代人去努力。他指出,在研究“一带一路”历史意义、时代价值的同时,也不要放松对它的风险研究,不要放松风险机制的建立。
尼泊尔驻华公使衔参赞哈利斯昌德拉吉米雷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对外投资、人员交流,同时也是要在有关各方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和平与安全,推进可持续合作,最终提升人类的共同福祉。他说:“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彰显各国的共同梦想,开启各国合作的新模式。”
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是备受各方关注的议题,在这个领域内存在着惠及各方的增长潜力,法国驻华使馆投资参赞孟哲估计,“一带一路”投资会达到41万亿美元。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向世人表明了中国持续开放的政策,向世人表明了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诸多成就,包括顶层设计的完善、强力支撑保障体系的建立、合作协议的签署等等。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高扬表示,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理念越来越成为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共识,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也越来越被认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在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王义桅教授说,很多国家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分享中国的三大经验——改革开放、工业化和脱贫致富。他指出,发达国家的全球化更多是搞重新调整分配,而中国的全球化方案是抓生产,“首先蛋糕做大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全球化往前推进。‘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是包容性的。”
柬埔寨中国问题评论员陈世龙细数了中柬合作的诸多成果,他认为“柬埔寨是‘一带一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之一。”他说,中国是推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动力,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正发挥着促进经济全球化、便利化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进世界包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