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记者 孙满桃
“心似云,漂泊万里,却不会停留;”
“我似云,行遍千里,却不曾停歇。”
……
“或许,云不知停留并非云的本意,如同人不停行走,却总是认为美好在远方。”
热腾十五世·江才普俊仁波切
温柔的笔触,不仅自然亲切、通俗易懂,而且也诗意盎然、恳切而直指人心。近日,由热腾十五世·江才普俊仁波切所著随笔集《红尘一念》新书在全国新华书店上市发行。
作者江才普俊1981年诞生于青海玉树藏区,他先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北大哲学系、北大心理学系就读。
他喜欢行走,喜欢看球赛,喜欢喝咖啡,喜欢发微博、微信,甚至还喜欢组织拉力赛、摩托车赛。
聊起自己喜欢的球星,他坦言喜欢科比。“去洛杉矶的时候还特意看了科比的一场球赛。不过,还没有来得及说上话他就退役了。”他说。
《红尘一念》一书是江才普俊多年来行走各地修行的笔记,书中记载了他遇到的人、事以及感悟与思索。该书共分为8个章节,收录修行感悟192篇慧语。
江才普俊告诉记者,将这些修行笔记整理成册出版发行,目的是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共鸣,唤醒迷茫而无助者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智慧,进而找到更智慧、更善良、更有力量的自己。
谈到出书的初衷,他说,有些东西如果放在记忆里可能忘记,但如果把它写成文字,有时候可能过了数十年还存在。他认为与其忘记还不如与大家感悟分享。
流浪与远行
“其实,一个人的流浪,是心的流浪;一个人的远行,也是心的远行。” 江才普俊在书中这样写道。
《红尘一念》
江才普俊的家乡在青海玉树曲麻莱县,这个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北部,三江源区,素有“江河源头第一县”的美称。
江才普俊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借口带朋友去三江源区行走。他说,不同方式的行走,比如自驾、摩托车、行走,去哪里都有收获:其一是旅途风景,其二是看旅途风景的那颗心。
人生无常,我们该如何在人世间行走?如何读懂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拥有一双澄清的眼睛,来认识生活的本来面目?
江才普俊认为,他这辈子就是行走,在每一个行走中感悟、在每一个行走中遇到很多人很多事,这种行走不只是脚在走,更多的是思考,去感悟。近些年,他去过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各国。
“你会发现一个人因为走了远才会更加想念离开的地方,人都有这个情怀,尤其是中国人讲‘落叶归根’,但行走目的是让你更好的回到原点。” 江才普俊说。
他说,人只要怀揣着初心,遇到困难、挫折是必然的,但因为有最初的初心陪伴,人的内心才不会感动孤独。
什么是初心?他认为,人的初心是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人想要的太多了,但这辈子只要知道你干什么就是成功的。
他认为,在寺院里读的是真理,在都市中看的是真实,不论在哪里,只要有一颗想修行的心,似乎哪里都是道场。
与生俱来的善举
“微笑传递的是一种心情、友好和善意,它能跨越民族、语言的障碍,使熟悉和陌生的人同样感受到温暖,也是我们随时随地能做到的慈善。”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
多年来,江才普俊持续不断地参与、关心和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专注公益慈善事业的传播与推广。他深入民间,以不同的方式帮助人们。从医疗救援到抗震救灾,再到关爱老人,他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每年都会组织一个感恩之旅,不管是哪里的朋友,都希望零距离接触到他们所帮助到的这些人,我觉得会有收获。因为帮助到的这些人,来到他们的眼前是另外一种感动。”他说。
从他的观念来说,慈善是彼此相互唤起的过程,不是单方面实施。“比如您拿一部分钱捐到藏区,您失去了财物,但获得了内在,他们得到了物质,你得到了内在。”
“我相信每一场滴落在人间的雨,一定是游走在天空的云留下的,如同我相信每个人内心的善因,总有一天一定会结成令人期待的善果。”他在书中写道。
在他看来,慈善是两个东西,即“慈”和“善”,慈代表心里状态,善代表行为状态,慈善更多是唤起人们的慈心,唤起善行,是在不扰乱他人基础之上又能帮助别人。(光明网记者 孙满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