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外媒高度关注厦门会晤 “金砖”未来更加耀眼

2017-09-03 10:53 来源:光明网 
2017-09-03 10:53:58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丛芳瑶

  9月3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即将在福建厦门举行,中国随即进入“金砖厦门时间”。经过十年发展,金砖国家早已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秩序变革和维护国际和平稳定的关键力量。今年,金砖国家合作将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在此背景下,各大外媒对于此次厦门会晤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且充满期待。

  “金砖+”模式受关注

  俄罗斯卫星网:中国做为金砖峰会组织方,邀请泰国、埃及、墨西哥、几内亚和塔吉克斯坦领袖参加金砖对话。“金砖+”这样的对话机制正在形成。中国在几个月时间里,一直都在主张“金砖+”机制。这样,可通过成员国增加的方式,来扩大金砖国家的潜在影响力。

  香港中评社:以“发展与合作”为核心,以及建立“金砖+”的机制正是针对金砖国家在过去十年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而提出的针对性解决办法,同时也是在全球尤其是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继续推进有利于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进步的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将为金砖国家新十年的光辉发展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砖影响力日益扩大

  英国《每日电讯报》:金砖国家要做国际秩序变革的“加速器”。金砖国家将继续致力于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更多“金砖智慧”和“金砖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韩国媒体NEWS1网站: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的影响力正日益扩大,且逐渐壮大力量。金砖五国拥有世界23%的GDP和世界43%的人口,中印两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进入世界前七强,在这样的背景下,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有潜力取代以美国为代表的G7。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金砖国家”将5国连接在一起。本次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是自“金砖”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会晤。而随着更多设想与计划在本次会晤期间提出,5个金砖国家将前所未有地更加紧密连接在一起。厦门金砖峰会将会是一种变革的力量。金砖国家保持睦邻友好与团结协作将对全球稳定与世界经济増长起到重大作用。

  美国侨报网:作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新兴力量,十年来,金砖合作机制已经发展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从一个侧重经济治理的“对话论坛”,向政治与经济治理并重、强调务实合作的全方位协调机制转型。

  南南合作最佳机制

  新加坡《海峡时报》:“金砖仍是加强南南合作最具动力的火车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金砖国家占全球总GDP的30%,为全球经济增长总量贡献超过一半,这也赋予了金砖国家影响全球趋势和轨迹的力量。总之,金砖国家经济改革与重构现已得到广泛认可,政策创新使其实现了包容性发展并消除了贫困,这为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提供了鼓舞人心的榜样。

  拉丁美洲通讯社:墨西哥总统涅托也将出席金砖会晤,文章援引王毅的发言表示,厦门会晤期间,中方将举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首次从全球范围内邀请5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出席,与金砖国家领导人一道,聚焦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南南合作及国际发展合作平台。

  “金砖”未来更加耀眼

  本次厦门会晤围绕务实合作、全球治理、人文交流和机制建设四大议题规划蓝图,传递出金砖十年合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信号。外媒记者高度评价中国在推动金砖合作中的贡献,并对即将开启的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充满期待。

  巴基斯坦《黎明报》记者拉扎·汗:有机会亲眼见证金砖合作在厦门迈出新步伐,备感荣幸,盼望聆听中国对金砖合作如何开启下一个“金色十年”的思考。

  俄罗斯《消息报》记者维塔利·沃罗宁:金砖合作机制历经十年淬炼,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主要平台。中国作为2017年金砖国家主席国,主办了数十场重要活动,并提出了‘金砖+’概念。我相信,中国将对推动金砖合作机制进一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金砖合作是一个创新,超越了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观念,实践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正如一个生动的比喻,金砖国家就像5根手指,伸开来各有所长,攥起来就是一只拳头。如今,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金砖合作形成了政治安全、经济金融、人文交流三大合作支柱,团结协作的“金砖”在国际舞台熠熠生辉,更加耀眼。(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 编辑整理:光明网袁晴)

  

[责任编辑:丛芳瑶]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