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新时代统领经济发展的科学指引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新时代统领经济发展的科学指引

2019-01-17 03:20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胡云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决策咨询中心主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这一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课题,包含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经济规律和科学方法,是完整科学、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统领经济发展的科学指引

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沪通长江大桥29号墩首节段钢梁成功架设。新华社发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政治原则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精髓,首要的是掌握其思想体系蕴含的政治原则,这些政治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最本质的规定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深化和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最根本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规定性,要求我们的改革开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论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哲学逻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事业,是“物”,是客体,它不是自我生长、自我发展的。它需要具有理性、能动性的主体,也就是“人”去推动。主体能动的“人”是谁?当然是以中国共产党为先锋队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其次,从历史逻辑理解,中国大地上之所以能够生长出“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磨难,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开辟出来的。不是“坐而论道”得到的幸运馈赠,更不是“天命神授”给予的施舍。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再次,从实践逻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经曲折探索出来的科学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了“照搬照抄”“僵化教条”的发展曲折,甚至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原则和立场,集中体现在“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新发展理念的共享理念的一脉相承,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直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那么,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目标是什么?是“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这里的关键词“正确方向”内涵丰富,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正确方向”指的是政治总方向,也就是发展道路问题。我们需要发展的“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迎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点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第二层次的“正确方向”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即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比如,当前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总要求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高质量发展;要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第三层次的“正确方向”是阶段性的经济工作决策部署。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战、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这些决策部署是为了实现第二层次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目标而部署的。第一层次“社会主义”的方向具有统领和核心地位,第二、第三层次的方向在精神实质上服从服务于第一层次方向。

  2.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目标

  今天的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勃勃,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的相结合。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与全国人民一道经过实践探索,总结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认识,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认为在社会主义政权建立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清醒的思考和认识。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992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飞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辟出广阔的空间,是我们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强大理论武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致力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为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推进经济工作方法论上,提出了“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等工作策略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新理念、新判断、新政策、新方法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理论依据、政策框架和工作抓手,是统领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南。

  3.把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作为根本价值追求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诉求,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发达国家也强调发展。正因为“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需求,国家间的经济交流合作才有共同的基础。然而,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享有?这些事关发展价值导向的问题,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大不相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以“资本为中心”,发展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马克思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带来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基础上,在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与思考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着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在新时代的发展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总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立足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把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坚强保障。这一思想为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举旗定向,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17日 06版)

[责编:孙宗鹤]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