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桑树上做出产业大文章

桑树上做出产业大文章

2019-02-14 04:15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春走基层】

  在山东省临清市境内长达70公里的黄河故道上,有一座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公园内现存一处古桑树群落,桑树数量大约一万多株,树龄大多在300年左右。

  每年5月桑葚果成熟时节,黄河故道热闹非凡,人们争相采摘鲜果。然而,古桑树的价值仅仅是供市民品尝果实吗?怎样把产业链条拉长,在桑树上做出大文章?临清市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荣祥对此展开探索。

  2月8日,农历大年初四,位于临清市先锋办事处范尔庄的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里,王荣祥并没有休息,他正在为新一年的订单和品牌推广忙碌着。“你看我们这些以桑树为基础的农产品,种类可多着呢。”顺着王荣祥手指的方向,桑葚果干、桑葚酒、桑叶面、抹茶粉、桑叶茶……81种品类繁多、包装精美的农产品映入记者眼帘。

  “这些特色产品都是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内古桑树的优质嫩芽和嫩叶为原料,桑叶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成分。我们的产品拥有‘鳌头矶’‘钞关’等国家商标,生产的桑叶茶、桑叶面等产品,获得了国家级绿色食品证书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鳌头矶’百年古桑茶还获得了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王荣祥说。

  “可别小瞧切叶、杀青、揉捻、提香这几道主要制茶工序,虽说看上去并不复杂,但必须精益求精,例如桑叶的选取、晾晒时长、烘炒湿度和温度等,都有十足的讲究。”有了十几年的研究经验,王荣祥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桑树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年产值从2016年的400万元发展到2018年的6000多万元,通过“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电商”的运作模式,带动更多贫困户和普通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贫困户宋祥勇就是其中的一位。由于父亲身患癌症,宋祥勇一家因病致贫,高额的医疗费、子女上学费用压得50岁的他喘不过气来。“得知我的情况,村里推荐我来先锋农业专业合作社帮助送货、拉桑叶,又帮助我妻子办起了销售合作社产品的小卖部,家庭一年的收入达4万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宋祥勇说。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帮扶的贫困户,目前共有60户。王荣祥表示,合作社还计划建立集旅游观光、休闲品茶、椹果采摘、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桑园,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

  在王荣祥心里,除了桑葚、桑叶,还有一种稀缺资源尚待开发,那就是“桑黄”。

  “桑黄是产自桑树上的名贵药材,也是唯一进入抗癌临床药物的药用真菌,但并不是所有的桑树都有桑黄,即使有也很稀少,因此非常名贵。”王荣祥说,为深挖桑黄资源,他正与山东省农科院深度合作,以人工栽培的方式将桑黄这种稀缺资源转化为常见资源,延伸桑树产业链条。

  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南侧的一处空地上,占地30亩的桑黄菌种培育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在培育中心,我们把菌棒做好,发给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再由合作社回收桑黄成品。”王荣祥说,未来产业前景看好,预计到2022年合作社产值将突破2亿元。

  放眼广袤农村田野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在加速,2018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3︰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我国还将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精深加工基地,加强品牌培育,并将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村电商、共享农庄、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

  有了产业振兴,乡村的振兴才有根基。

  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里,从种植到加工,从初加工到深加工,桑树产业正被做大做强。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中,一株株百年古树苍劲挺拔,正在见证乡村中孕育的新希望。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4日 11版)

[ 位置: 首页> 光明日报 责编:石佳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