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 杨珏 李建斌 刘华东
干净。驱车进入山西省忻州市,一尘不缁的街道、井然有序的车辆、文明礼让的行人,路边整齐排放的自行车、电动车,一改记者对一些北方城市冬日萧索的印象。
百余年前,这里是“有奈无奈,赤脚走到口外”的走西口之地;如今,这里是步步美景、舒适宜居的“心灵之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忻州广大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提升城乡文明水平,在追梦路上阔步前行。
改变,从身边环境开始
“忻州大变样了。”说起市容市貌,许多忻州人异口同声。
截至2018年,忻州两个市(区)、11个县城、8个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区)、卫生县城(乡镇),创建数量位列山西省第一。
冬日凌晨3点半,伴着有节奏的挥帚声,缓慢前行的清扫车、橘黄色的工作服陆续出现在街道上。不等天放亮,环卫工人已完成第一轮清扫。早上6点,活跃在市区各个街道的环卫工人开始向13个早餐集合点聚集。两个馒头、一碗稀饭、一个鸡蛋、一碟小菜——热乎乎的免费早餐,暖了环卫工人的心。
“忻州好就好在走出了环卫行业的怪圈。”忻州市环卫处处长石建新说,很多城市环卫招工难是个大问题,“招上来的环卫工人岁数偏大、素质不高、劳动能力弱,再加上待遇差,清扫质量肯定不高。”而在忻州,环卫处是很多人想进都进不来的单位。
石建新介绍,在忻州,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无论怎么调,环卫工人的基本工资都比这个标准高10块钱。“我们给环卫工上了6个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石建新说,“忻州环卫工人的待遇,放眼整个山西也是数一数二的。”
除了免费早餐,市里还为环卫工人开设了公寓。“家在郊区的环卫工在城里租房,一个月得400多元。有了环卫公寓,每个月50元就够了。”石建新说,环卫公寓解决了400多个环卫工人的住房问题。
58岁的刘存兰自从当上保洁员,“心里面一下就有了惦记”。她收起多年的麻将桌,穿上保洁服,“去自己负责的区域转一转,心理特别踏实”。和刘存兰一样,很多环卫工人把工作热情也带回家里,“玩牌、聊天的少了,下班回家把户里户外也收拾得干净利索”。
“这么干净的街,怎么忍心弄脏它。”午后走在忻州街头,随处可见这样的景象:临街商铺的橱窗正被擦拭一新,店前空地也扫得一尘不染;路边停车点上,骑行者将自己停放的共享单车小心扶正、摆齐;甚至连路边的垃圾箱,都被拾掇得整洁光亮。
“五创五整”,脱贫振兴的忻州实践
全民共创国家卫生城市的成功,为忻州“五创五整”打开一个突破口。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表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忻州市明确了创优城乡人居环境、实现脱贫振兴的工作思路。
“长期以来,忻州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过渡地带,家底少、底子薄,穿得烂、走得慢,缺乏自信。”李俊明说,“在山西,过去只要一提忻州,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进入新时代,忻州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创卫”捷报初传,忻州“五城联创”迅速开展起来——除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同时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创城”,成了忻州的高频热词。李俊明表示:“既重帽子,更重瓤子。我们从形象入手,但不搞形式主义,为的是整体提升忻州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数年间,市北的云中河从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到碧水潺潺、花团锦簇,铺陈开十里山水画卷。房车营地、健身中心、茶社棋院……焕然一新的云中河,让不少外出打工的忻州人“到乡翻似烂柯人”。
走进忻州体育主题公园,塑胶跑道上慢跑的人络绎不绝;一旁的台案上,乒乓球如流星回旋,瞬间便是几个回合;再远处是花毽大战,踢者身形矫健步伐轻盈,花毽回旋翻腾,你来我往,观者喝彩不断。
忻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义青说,忻州“随州拍”App上线以来,多终端发回帖数及粉丝量双双突破100万,日访问量超过6万人次,累计回应解决民生诉求2.39万件,“群众一处问政处处同步、部门一处回应处处周知”的指尖问政,已在忻州生根发芽。
城市“五创”的同时,一场农村“五整”活动,也在有2222个贫困村、797个深度贫困村的忻州铺陈开来。
整村搬迁——截至2018年年底,忻州累计完成753个村的整村搬迁,安置3.9万人。
整治风貌——257个村庄完成建筑特色风貌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快马加鞭未下鞍”。
整村提升——户户通路、宽带入村、危房改造……17.93亿元的投资、7169个项目,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让世居于此的村民目不暇接。
整治软散——软弱涣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见了,以党员为主体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乡村组织日渐活跃,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
整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取得初步成果,探索出一条生态治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路子。
蛰伏多年以后,这座有“晋北锁钥”之称的千年古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2018年,忻州的城镇化率突破50%。”说这话时,李俊明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忻州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城市型社会,这将是载入忻州史册的一年。”
追梦人,城市最美的风景
记者来到忻州市忻府区秀容街道办东大街社区活动室时,小区居民组成的文艺队正翩翩起舞,准备元宵节上街献艺。院子里,居民在进行消防月消防知识演练。2018年,东大街社区“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1月公益月,组织党员干部春节慰问困难户;2月文化月,举办元宵节猜灯谜会,书法、绘画、面塑大赛;3月充电月,组织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会云告诉记者:“现在各项工作都压实到基层,居委会职能有了很大变化,社区居民的素质也都普遍提高了。”
为更好服务社区居民,东大街党支部开展了“党建带群建,共建促发展”系列活动,与市直部门共建红旗党支部、春风行党支部、法治党支部、育才党支部等,定期开展活动。“前不久,春风行党支部刚在居委会组织了职业技能培训,帮助社区居民找工作。这样的培训每年有七八次,每次能培训30多个人。”李会云说。
东大街社区的变化,印证了李俊明说的一句话——“我们相信人改变环境以后,环境反过来改变人的力量”。数年间,除了看得见的变化,更多看不见的变化正悄然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看,这一片就是我建的!”云中河景区管理处设施科员工张平在景区建设时是片区的甲方负责人。他在给游客讲解景点的时候,总是一脸自豪。
——保洁员陈青枝每天出门前,先把衣着整理得整整齐齐。丈夫笑她:“不就是打扫卫生吗,打扮得这么漂亮干吗呀。”陈青枝不乐意了:“我们代表景区形象,不但要把景区打扫得干干净净,也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把忻州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游客。”
——在忻州市环卫处,一进大门,就能看到一面“城市有我更美丽”的风采墙,墙上满是女环卫工的照片。平日里,她们寒暑不论、风雨无阻,日夜为这座城市忙碌。在这面墙上,她们身着盛装,尽展风采,无愧于“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考察时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这个承诺都要兑现。牢记总书记的嘱托,300多万忻州人民正在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