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我们真是为孩子好吗

我们真是为孩子好吗

2019-03-05 07:00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家长心事】    

  作者:张佳(浙江省小学生家长)

  周六,我蹑手蹑脚走进女儿的房间,这个六年级的大孩子睡得如婴儿般。“起床了!”她没有任何动静,我摸摸她的头“起床了!”她嗯了一声。我的心里太不忍心了,多想让她多睡一会儿呀,昨天晚上11点才回来,今天晚上还有要上到10点的课……

  女儿想考一个好中学,她就要为此做很多事。科学不能差,差了会拉分!我们找了个老师专门给孩子预习,现在的科学考试是很灵活的,不把知识融会贯通,很难保持在90多分。英语保持住,也要练口语,学语法!我们报了线上的课练口语,线下学语法。不是说不用学奥数吗,但是去了好几个初中,试卷都有课外内容。女儿班里前几名的孩子只考了30多分,得分最高的几个孩子考了80多分,据说是连初中数学都会了,我们还差得很远。

  孩子们也许已习惯了。看到邻居家一个大班的孩子比她报的兴趣班还多,女儿总是说“妈妈你还是很好的”。而我六年级时,什么升学?什么考试?我每天过的是打沙包、跳皮筋儿、捉蜻蜓、捕小虾的日子。我的童年更快乐。

  这时女儿已经起了床,吃过饭开始弹古筝。女儿问:“妈妈你想听什么?”我说,“《战台风》吧。”这是她今年的考级曲。我小时候就听说要全面发展,但那时的我们并没有什么压力,现在家长要更全面培养孩子,时间就那么多,全面发展也是挺辛苦的。

  我特别喜欢一位校长的演讲,她说:“决不拿孩子的生命质量去拼分数!”我听了热泪盈眶:有多少人还关注孩子的生命质量,有多少人还会去呼吁,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去做这件事!

  “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家长迷失在其中:当杯赛可以提前拿到通向名校的绿卡时,我们一窝蜂去学奥数。多少孩子为之牺牲了休息和快乐。家长有没有考虑过,学校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孩子适合这些吗?需要这些吗?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过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如果过多的作业是对少年儿童的硬暴力的话,那社会环境的压力就是对孩子的软暴力。我们不但逼自己,我们还逼孩子,把承受压力的年龄不断向前推,推到了本该属于鸟语花香的年龄。孩子们为了“全优”“名校”“三好生”,写学校作业、课外班作业、兴趣班作业、家长布置的作业。

  有多少孩子连想睡个懒觉的权利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成年人给孩子营造出来的大环境变了味道。我们自己迷失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我们都知道“少年强则国强”。但变了味的教育正让我们下一代的身体越来越弱,让他们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最可怕的是:孩子们可能已经觉得这一切是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就该如此。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05日 15版)

[ 位置: 首页> 光明日报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