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以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3-07 05:15

  【名家看两会】    

  作者:吴晓明(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以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和文化自信。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物质领域的高度发展,而且需要大规模的文化建设来构成其物质成就的精神或灵魂。但是,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

  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只有在物质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才会得到高度的凝聚;但它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贯穿于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支配力量。因此,文化自信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普遍的自信,一种普遍的精神力量,它从根基上全面地影响、提升并巩固我们的各种自信,从而成为推进我们事业的强大动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来自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不仅高扬民族精神的独立性,而且是胸襟开阔、兼收并蓄的。今天,我们在吸收借鉴现代文明积极成果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我们的历史文化,曾经使哲学家黑格尔惊讶于中国国运的持久,曾经使历史学家汤因比赞叹中华文明的一脉传承。当前,我们要更加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不仅如此,我们的文化自信还建立在中国自近代以来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中,尤其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即使在近代最艰难的时刻,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仍慷慨声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文化精神支柱的“脊梁”,理应更加坚实挺拔。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深入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全面地把握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来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并通过文化自信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07日 06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