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脱贫攻坚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脱贫攻坚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3-08 06:00

  【速写两会人物】

  冯丹藜委员:    

脱贫攻坚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吕慎 张玉玲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的重要讲话,我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了必胜的信心。”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冯丹藜激动地说,“总书记最牵挂的就是贫困群众,他博大深沉的情怀支撑着我坚持不懈投身扶贫事业。伟大的事业呼唤全体中华儿女参与,一个都不能少。”

  “人长着两只眼睛,当然看什么东西都是两个,两个人头、两个人影。”四川贫困地区10岁男孩小鑫,因为弱视,他的世界中任何东西都是“双份的”,对此他已习以为常,所以写字总出格、走路老摔跤、拿东西不稳当。这个场景深深地刻在了冯丹藜委员的记忆中,坚定了她要帮助更多弱视孩子走出“模糊世界”的想法。

  “扶贫要有心有力。”为服务更多贫困地区的弱视孩子,2002年,冯丹藜委员在北京专门投资创办了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吸引有专业能力、有爱心的眼科医生加入。从西藏到新疆,从甘肃到贵州,她经常带着医疗队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做眼科筛查,并到设立的治疗点看望贫困家庭孩子的治疗情况,累计已为1.2万多个贫困家庭弱视孩子送去光明。

  “中国太大了,我都说不清楚地名了,好在我们有一个地图,所到之处,我们都会标下一颗小红星。”她指着手机里的两个“小红星”说,就在两会期间,我们正有两支医疗队在外义诊,一支在西藏日喀则,一支在贵州毕节,正为孩子们进行精准的筛查。

  “让孩子看清世界,让家庭看见未来,让扶贫多份力量”,这是冯丹藜委员的初心。冯丹藜委员也坦言:有一段时间越做越不安心,很着急、很纠结,感觉自己“势单力薄”,能力太小了,难以完成这么大的事业,甚至被朋友说是“自找苦吃”。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既有战略谋划,又注入实践动力,汇聚起全党全社会的强大合力,“我现在感觉是很多人都在分担责任,如释重负,又信心大增,做事越来越顺,感觉更有劲儿了。”冯丹藜委员庆幸能“参与到一项全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几年前去重庆的一个贫困县,山路颠簸,冯丹藜委员形容坐在车里像“过山车”,又像“摇豆子”,头时不时会撞到车顶,晃得她又晕又吐。可一到目的地,一看到等在那里的孩子们,看见他们期待的眼神,她顿时就把难受抛到了九霄云外,立即和医疗队拿出设备、支上棚架,开始工作,“想赶紧为同胞们多做点事情”。

  外表优雅、内心柔软、肩膀硬朗、行事低调,这是冯丹藜委员留给很多人的印象。面对众多孩子们看着视力表上最大的0.1符号都看不清,要凑到跟前才看得见,冯丹藜委员经常会忍不住落泪,然后更坚决地扛起这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去年10月,冯丹藜委员在安徽金寨进行调研时,碰到一户因病致贫的人家:老郭的妻子离家出走,大儿子智残还患有严重肾衰,年迈的母亲老年痴呆,小儿子还不到7岁。面对常人无法承受之困,老郭却没有被压垮,只要有活儿他就干,一天常常工作十几个小时,还坚定地说:“冯大姐,只要能渡过这个难关,我相信自己过得不会比别人差,再苦再累我也不怕,就盼着不再拖累国家和乡亲们。”面对这样坚强的贫困群众,冯丹藜委员被深深打动了:“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贫困群众的精神力量,也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闪耀的自强不息的美德。”

  虽然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一千多万人,而且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的成本很高、难度很大,但冯丹藜委员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全社会的投入,有各地各部门的统一行动,有自强不息的脱贫精神,大家有信心打赢这场攻坚战。冯丹藜委员自豪地说,中国的脱贫攻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事业,实现了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08日 02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