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论坛】
作者:杨庆山(南开大学党委书记)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考察调研,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思想一脉相承,体系紧密贯通,深刻阐述了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潜心铸魂育人,以开拓创新、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奏响爱国奋斗的时代强音,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篇章。
近日,南开大学第二届梨园春会在该校津南校区梨树园举行。图为一名游客在梨园春会上放风筝。新华社发
1.激扬爱国奋斗志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一内涵深刻的重要论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作为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要激扬学生的爱国之志、奋斗之心,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阶段,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矢志爱国奋斗,勇于忠诚奉献。
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作为立德树人、激扬志向的立足点。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先进科学技术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更加强烈。在此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熔铸高校爱国之魂、激扬青年奋斗志向,更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一直以来,南开大学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不懈探索。学校注重发挥南开校史校训校歌校情的资教育人作用,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凝魂聚气,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进的“公能”素质教育,打造点线面结合、人事物融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成为“南开的魂”。
把练好党建工作基本功作为立德树人、激扬志向的支撑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各项工作部署的直接组织者与推动者,高校党组织在引领方向、凝聚师生等方面发挥着政治核心作用,是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责任主体。必须练好学校党建工作的基本功,坚持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引领力、组织力、号召力,将党组织育人功能纳入学校治理体系,把党建工作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有机结合,聚焦立德树人主业主责,真正实现双轮驱动、同频共振、融合发展。必须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师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重点,抓实基层支部,强化“双带头人”作用,努力把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的红色推动力,以党建强基、固本、铸魂。
把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为立德树人、激扬志向的着力点。高校要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大思政课程体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把握规律基础上,优化体制机制,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用鲜活生动实效的思政工作凝聚人心,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师生。南开大学近年来积极推动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从小处入手、从细节抓起,让每一名教职员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蕴含思想政治工作元素,都着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融通思政工作各环节的桥梁,转变学习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通;推动学研相济,实现科研与育人的融通;强化教学相长,实现他育与自育的融通;优化治理机制,实现管理与服务的融通;创新思政媒介,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通,有效提高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2.砥砺爱国奋斗情怀,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专家型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要把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始终抓紧抓好。”传道者自己要先明道、信道,才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才有可能为社会、为民族培养出栋梁之材。培育具有爱国奋斗精神的时代新人,离不开具有爱国奋斗情怀的教师队伍,离不开一位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是首要任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性。高校教师必须始终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学校要科学把握新形势下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特点,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把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引导。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激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严把评聘考核政治关,建立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机制,遏制和杜绝师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筑牢精湛的业务能力是关键所在。爱国奋斗必须脚踏实地,拿出真实的本领。扎实的业务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只有教师具有足够的业务水准,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对所教学科有着系统的、深刻的、准确的理解,不断汲取新知识,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自身成长。在学校层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改革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优化服务教师发展环境,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练就高超的育人水平是奋斗目标。建设好教师队伍归根到底是要为育人服务,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勤勉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教育方法都要通过最终的育人水平来检验和体现。教师要有“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使命感责任感,珍惜身为一名老师的光荣和自豪,把育人作为一种自觉追求和情怀境界,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把爱心融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学会通过生动、深入的教育方式,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要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的每个环节都经受人格的熏陶和淬炼。还要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着眼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育人过程中的各种新问题,在行动、改进、锤炼中提升育人水平,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展现爱国奋斗作为,加快“双一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这既是对南开寄予的厚望,也是对全国高校提出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就要勇于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以爱国奋斗的实际行动展现大气魄、大担当、大作为。
牢牢扎根中国大地,在“四个服务”中施展作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古今中外,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只有聚焦中国问题,才能办出中国特色。这就必须在认真吸收世界先进办学治学经验基础上,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把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合作交流的各环节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立足中华民族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强化办学治校、教书育人成果服务国家的导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四个服务”中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塑造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在守正创新中施展作为。大学精神是大学在自身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气质,蕴含在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办学举措之中。每所大学都有自身的精神底蕴,要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赓续文脉、弘扬传统,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让大学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同频共振。举例而言,南开大学办学之初就提出了“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在百年办学实践中,走出了心系国家、服务社会的爱国道路,铸就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公能”品格,焕发出充满朝气、面向未来的青春精神。在“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上,学校将进一步发扬南开的大学精神,使之成为一流大学建设的强大内生动力。
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在对标一流中施展作为。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瞄准世界最先进最领先的领域,对标一流水平,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要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的导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发展前瞻基础性研究,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使学校核心竞争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努力成为汇聚全球优秀人才的学术中心、引领国际学术前沿的科研重镇、孕育先进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摇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园地。要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要深化综合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高等教育改革排头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交出一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