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4年开始,她每年做一双鞋子,只为等待红军丈夫的归来。一直到1963年,等来的却是一份烈士证书。
6月17日,福建长汀松毛岭下的中复村(原钟屋村),钟开衍老人静静地躺在自家院里的躺椅上。今年84岁的他刚做完手术,尽管说话还有些吃力,但是母亲赖二妹苦等父亲钟奋然30年的故事,他讲起来依然清晰。
1932年,钟开衍的父亲钟奋然和大伯、大伯的两个儿子,一起报名参加了红军。1934年9月28日,红九军团从第五次反“围剿”中央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战场上撤退到中复村。9月30日,红九军团旋即奉命开始战略转移。这时,20岁的钟奋然和赖二妹结婚才3天,他便跟着部队踏上了征程。
“郎当红军莫念家,专心革命走天涯;十年八载不算久,打倒反动再回来……”送别红军时,赖二妹和很多群众一样,唱起了民歌。赖二妹是钟奋然家的童养媳,她和钟奋然年龄相当,感情深厚,她相信丈夫一定能胜利归来。从此,她经常坐在自家门槛上,痴痴地等待,门槛都被坐出了一道深深的凹槽。
红军转移后,国民党军很快占领了中复村。钟开衍一家被认定为“共匪”家属,赖二妹被抓去做劳役。有一次她因挑不动担子,被一个国民党士兵一枪托砸断了腰。
“我母亲说我和父亲长得很像。有时候她心情不好,看到我就会想到我父亲,就一直哭。”钟开衍说。
不幸的是,钟奋然牺牲在长征途中,和很多烈士一样,没有留下确切的时间和地点。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当年参加红军的同村村民回来告诉赖二妹:“钟奋然已经回不来了,你不要再等了。”可是,赖二妹总是不愿意相信。直到1963年,面对一纸烈士证书,赖二妹才相信了丈夫已经牺牲的事实。
自从钟奋然当上红军后,赖二妹一直按客家人的风俗,每年为丈夫做一双鞋子。到1963年,她已经为钟奋然整整做了30双布鞋。收到烈士证书后,就在离家门口对面不远的地方,赖二妹含泪为钟奋然修了一座衣冠冢,里面放着的,正是她曾做过的鞋子和衣服。她带着钟开衍跪在坟前说:“然哥,你走了那么多年,现在,我已经把儿子养大了。”
家门与墓门相对,赖二妹还是会坐在门槛上,痴痴地望着。赖二妹还曾带着钟开衍寻找过丈夫的遗骸,可是一直没有结果。在78岁那一年,赖二妹带着对丈夫的无尽思念离开了人世。
在钟开衍家正屋的墙上,挂着一个有些破旧的相框,相框里是一张泛黄的烈士证明书,上面写着两行字——钟奋然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
当年,中复村一带跟随红军长征的就有六七百人,他们绝大多数再也没有回来。松毛岭下,生离死别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光明日报龙岩6月17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靳昊 徐丹鹿 王清彬 孙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