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将大美囊谦搬上手机小屏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将大美囊谦搬上手机小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7-21 03: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将大美囊谦搬上手机小屏

——光明日报社联合囊谦县举办首届网上旅游节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冀文亚 秦伟利 刘嘉丽

  百花争艳,流光溢彩。载歌载舞,热闹欢腾。对于坐落在青海最南端、有着“玉树小江南”之称的囊谦来说,七八月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随着一辆辆自驾车辆的涌入,“秘境囊谦”的神秘面纱正一点点揭开。旖旎的自然风光,精妙的寺院建筑,神奇的网状水系,数不清的神话传说……无一不令人折服。

  没有时间来实地感受怎么办?没关系,这几天,光明日报社联合囊谦县共同启动了首届网上旅游节,准备了多场视觉盛宴,只要打开手机,便可足不出户领略囊谦的独特魅力。

将大美囊谦搬上手机小屏

一名藏族青年在展示红陶雕刻工艺。光明日报记者 毕玉才摄/光明图片

将大美囊谦搬上手机小屏

手工艺人在演示牦牛毡黑帐篷的制作工艺。光明日报记者 毕玉才摄/光明图片

将大美囊谦搬上手机小屏

囊谦县乃嘉玛神山全景。光明日报记者 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将大美囊谦搬上手机小屏

牛角胡演出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将大美囊谦搬上手机小屏

囊谦扎曲河网状水系。光明日报记者 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囊谦在手机小屏里“走红”

  一顶内部面积达到1800多平方米、能摆放150多张桌子、同时容纳700多人的牦牛毡黑帐篷,是如何编织出来的?

  7月18日,在囊谦县香达镇大桥村的河滩上,69岁的手工艺人加尕,面对着手机镜头演示起来。要先用修剪好的牦牛毛捻线,再把短线编织成长线,用长线编织成粗毛毯,然后连缀成长方形或椭圆形。整个流程,全部手工完成。

  “这顶帐篷,我们7户人家60多人织了3年才完成,仅牦牛毛就用了5000多斤。”加尕说,用牦牛毛编织成的帐篷,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曾经在藏区非常流行。但近些年,掌握这门手工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编织一顶大帐篷也是为了人们记住这种传统手工艺。

  这么大的帐篷主要用来干什么?它是如何搭建起来的?使用寿命有多长?建造下来的花费有多少……在当天的网络直播间里,网友们纷纷提问,热度也在不断增加。

  让网友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这顶打破纪录的黑帐篷。

  干燥的牛粪填进炉膛,蓝色的炊烟袅袅升起,黄色的铜壶里倒出热气腾腾的奶茶,白嫩嫩的酸奶上洒上人参果,各种手抓肉在长桌上一字摆开,让屏幕前的“吃货们”垂涎欲滴。

  宣纸铺开,挥毫蘸墨,四名书法家用不同的字体,写下藏文“扎西德勒”。当听到介绍说,这四名书法家是来自囊谦县尕羊乡的农民,该乡4个村庄的100多名农民从事书法创作,作品售卖到海外,很多家庭凭此实现脱贫致富时,直播间里掀起了一波评论热潮。

  3名身着藏族服饰的小学生,在2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指导下,拉响牛角胡的琴弦。这种藏区特有的牛角胡,用牦牛的角和马尾制成,演奏出来的声音别有一番韵味。3名小朋友一丝不苟的动作打动了观看直播的网友。

  这场直播,是囊谦首届网上旅游节的首场直播。当天下午两点开始,在光明日报微博、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网首页、一直播App“光明日报”主页同步推出,截至当天晚上10点,观看量突破60万。囊谦在手机小屏上“一炮走红”。

  除了这场直播外,坐落在悬崖绝壁上的尕尔寺,5条河流穿城而过形成的网状水系,留下无数神话传说的乃嘉玛神山,都将陆续被“搬”上手机小屏。

  为囊谦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宣传队”

  跨越2000多公里搞现场直播,光明日报的资深记者、编辑均未亮相,躲在“屏后”承担内容策划、技术指导等任务,而出镜主持人、摄像、视频加工均由囊谦县当地人完成。

  虽然对书法、舞蹈、传统文化烂熟于心,但由文联主席“变身”藏族小哥哥,成为一名主持人,在手机屏幕前展示囊谦的文化之美,江才桑宝多少有点心里没底。如何讲解才能让网友们听得懂、感兴趣,几乎每一个环节他都琢磨了好几遍。

  另外一名出镜主持人闹措和摄像师代军,都是囊谦县广播电视台的骨干,都有着丰富的电视从业经验。但在全国性媒体平台上开展手机直播,也是第一次。如何及时回应网友问题增强互动,如何在移动中保持镜头平衡感,一场直播下来,两人感觉收获不小。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首届网上旅游节的直播过程中,均有囊谦本地的青年“网红”参与。“95后”的才仁东周和桑求曲培,是当地两个小有名气的“网红”,都有自己的视频团队,并在多个平台上拥有十几万的粉丝,两人积极参与到直播过程中,用自己的账号进行了同步推送。

  今年4月,包括才仁东周和桑求曲培在内的18名囊谦县青年网红,在光明日报社的组织下,到北京接受了专门的培训。针对他们存在的短板,光明日报社安排了拍摄技巧、案例分析、公司化运营、政策法规等培训内容,不仅全面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训结束后,报社还向囊谦县捐赠了四台大型无人机。

  这些青年“网红”回到囊谦后,主动承担宣传家乡的责任。他们拍摄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短视频,在当地收到了良好效果。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沈卫星说,在网络推介过程中,主动吸纳囊谦本地的全媒体人才参与,让他们熟悉直播的传播技术和传播特点,目的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宣传队”,为今后开展常态化直播活动奠定基础。

  助力囊谦脱贫,光明在努力

  利用网络直播手段,来推介大美囊谦,仅仅是首届网上文化旅游节的一项活动。

  在网上文化旅游节期间,光明日报为110多名囊谦学子发放了助学金,与10个党支部签订了共建协议,还专门面向全社会举行摄影和短视频大赛,目前已经收到近百件参赛作品。光明网还专门搭建了“秘境囊谦”的文化旅游推介主页,展示当地的秀美风光、旅游线路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光明日报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全媒体多平台宣传囊谦、推介囊谦,为助推囊谦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囊谦县委书记张琨明说,囊谦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受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所限,长期“藏在深闺不为人知”,举办网上旅游节能够让更多的朋友认识囊谦、走进囊谦、热爱囊谦、投资囊谦、情系囊谦,从而开启囊谦文化旅游发展的新篇章,为助力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1日 10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