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激情的岁月》:钢铁和鲜血铸就的英雄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激情的岁月》:钢铁和鲜血铸就的英雄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2-04 03:5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卢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央视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电视剧《激情的岁月》,用“两弹一星”题材礼赞国庆,对新中国科技史进行巡礼,激发民族自信,是今日中国凸显爱国文化、英雄文化的展现。而市场这端,如何对半个多世纪后的年轻人讲述上两代人的奋斗与梦想?如何重现贫瘠土地上不可能完成而终究完成的高科技伟业?如何让观众相信有一种人生叫作为了多数人的人生?宏大主题中的信仰认同、牺牲精神、历史视野……这些流行趣味回避已久的难题是《激情的岁月》创作的必选项,考验着作品的落地能力与艺术品质。

  有别于此前同类影视剧多聚焦宏大视角,该剧用致敬无名英雄,挖掘信仰深度的方式,以塑造一线科研工作者形象为重心。全剧刻画了主人公王怀民从一心只有科学的工作狂,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家,其历程离不开先行者和人生伴侣的引导,但这个人物身上最重要的转变,是用更多科研事业守护者的牺牲和奉献催化的。围绕造原子弹主线,情节上密布着运输、护卫等生产生活保障部门的奉献。剧中反复凸显“不计其数的人民解放军和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投入其中”“真正的爆塔是我们的钢铁之躯”“成格勒牺牲之前,挥刀砍下缰绳的那一刻,我相信给他力量的绝不是科学,而是共产主义信念”……茫茫大漠上父辈的墓碑,是主创对各行业无数舍弃小我的奉献者的追缅,是对这慷慨悲壮背后的核心力量——信仰的礼赞。剧中王怀民、钟爱国颇具精神深度的对话,黄凯华临死不惧用方程式写出“歌唱祖国”的情节……强烈构建起全剧主题——“那个时代的中国科学家,是钢铁和鲜血铸就的英雄”。主创解剖当事人心灵的同时,更像是让今天的观众理解“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所有的人都在竭尽全力为别人奋斗着,没有这一代的牺牲就没有未来……”

  用一代人的牺牲支撑起一个时代的奋斗,用上万隐姓埋名者的舍身奉献注解平凡的伟大,是该剧最可贵的创作突破。主创用这股精神力量钻探人物内心,让我们最终从情感上、价值上认同了“单靠科学信仰支撑不下去”的那群人。

  创作者在王怀明和杨佳蓉这对人物身上倾注了浓厚的审美倾向和主题指向,从患难相助到不离不弃的情感令人落泪。不过,用家庭情节剧模式讲述科学家的情感,用生活日常以及男女配对的波折占主要篇幅,作为叙事策略是有一定局限的。彭雄飞和李彩兰的轻喜剧式恋爱削弱了爆轰工程的技术性和严酷性;黄凯华跟特务江水宁的搭配,内心疏于开拓;钟心跟陶志刚的强作之合过于人为,陆大海跟方小云恋爱线可有可无……群像剧的每个人物携带着不同领域的信息,如果缺少专业描写,再失去老辈人情感生活的年代味,过多编造多角恋、刻板军人、斗嘴戏,会让人物失去焦点,也易造成历史感淡薄。应该让叙事力道回到核弹研制这个最大的悬念,尽可能还原技术攻关的复杂过程以及当时人的情感方式、思考方式,才能追回真实感和准确度。

  此外,历史中的崇高意蕴需要镜头语言的造境与留白。相比过多的音乐填充,我们期待用影像中更纯粹、更直接诉诸经验记忆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晕染生命的困顿与壮美,生发特定时代的历史况味。

  崇高形象与牺牲精神能引发我们思考更多超越性的命题,意识到还有比世俗人生更宽广更深刻更伟大的东西,值得人去完成。放到更广阔的视野上,历史故事蕴藏着我们“精神生活的原始地层”,那是人性中最坚固、高贵灵魂的不朽象征,是流淌在血脉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与血性光辉。能否将其深刻发掘并准确呈现给当代观众,是对创作的考验;而能否用一颗庄重的心感应历史长河维系民族延续的最深沉、最强劲的心跳,是对今天人们的灵魂追问。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4日 15版)

[ 责编:李丹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