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江苏“三下乡”着力增强群众获得感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江苏“三下乡”着力增强群众获得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1-02 03: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陆金玉

  “快来拍全家福!”新年之际,江苏省“三下乡”在邳州铁富镇拉开帷幕。摄影艺术家们为村民们拍摄“全家福”,定格住一张张笑脸。

  “我有20多年没看到这种演出了!”一位大爷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邳州跑竹马表演,一边感慨。

  2020年,全国“三下乡”活动进入第24个年头。江苏“三下乡”一直先行先试,历经多重“变奏曲”,如今正处于从送乡村“文化”到实践乡村“文明”的深层蜕变。

  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建俊解释,过去的“三下乡”侧重于送温暖送实惠,主要在“送”字上下功夫;如今的“三下乡”,不满足于“演”和“唱”,也不满足于“送”和“给”,而是更注重激发老百姓对先进文化的内生动力,引导村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自觉践行文明新风。

  活动现场,老英雄李彦青正向人们讲述王杰精神。当年,他是王杰烈士用生命掩护下的12人之一,重获新生的他在掩护战友中负了重伤。“发生了‘哑雷’爆炸的情况,当时我也没多想,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像王杰掩护我那样,掩护其他的同志。”时至今日,李彦青提及往事仍慷慨激昂。

  面对物质日益充裕的乡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节骨眼,“三下乡”如何在新时期找准自己的定位?

  在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看来,要利用好“三下乡”品牌优势,盘活各类资源要素,着力增强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引导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来。

  用接地气冒热气的群众艺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三下乡”的重头戏。

  “拉魂腔一来,跑掉了绣鞋;拉魂腔一走,睡到了十九。”徐州地方戏曲柳琴戏因其腔调缠绵,而在民间广受欢迎。如今,这类民间艺术老树开了新花,成为传播新时代新思想的重要艺术媒介。四合村草根艺人文艺宣传队队长张信乾是名退休教师,如今,他带着村里十几位队员,搞起了自编自演的艺术创作。“我们对柳琴戏进行了再创作,不仅演传统节目,还围绕新农村建设、移风易俗、全面小康等创作了大量新戏。”张信乾说。

  “进入新时代,乡村应该怎么发展,乡风文明如何培育?我们要更加突出群众主体,运用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的‘四群’工作法,在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的主力军、实践成果的共享者。”邳州市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陈静说。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02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