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辛弃疾1162》:一代儒将的热血与理想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辛弃疾1162》:一代儒将的热血与理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1-15 04: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樱潼(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研究员)

  近年来,中国网络电影无论从制作体量到创作水准,还是艺术高度都在一路提升。其中,历史英雄题材更是逐渐显露锋芒,如近期上线的历史英雄题材网络电影《辛弃疾1162》一上线便赢得了好评。该片以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一代英豪辛弃疾作为创作内核,开创了古代英雄人物创作的新思路,既为当下影视市场注入一股清流,又实现了一次春风风人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直以来,辛弃疾为人所熟悉的是他的词人身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些经典词句都是高中课本中的必背篇目。初读只觉得他的词豪情万丈,词境开阔,但如果不了解辛弃疾的戎马生涯,就不能更好地感悟他的豪情,开悟他的意境,词曲皆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影片《辛弃疾1162》导演张哲曾在受访时讲道:“辛弃疾写词的文人才气很多人知道,我想通过这部影片让更多人了解辛弃疾悍将的一面。”影片刻画了辛弃疾的戎马一生:一心要收复疆土,但却未能如愿,只得把万丈豪情和爱国理想,寄寓在一首首词曲中。看了影片,再读辛词,三分豪放,七分壮志难酬。

  故事从1161年展开,年仅21岁的辛弃疾胸怀统一国家远大抱负,当他所在的四凤闸被毁,他揭竿而起,投奔耿京义军,因雄才大略深受耿京赏识重视,任掌书记。他单枪匹马夺回帅印、退金兵;他南下说服南宋朝廷北伐;他率几十人奇袭金军大营为耿京复仇;他诛杀叛徒张安国,斩杀敌酋……浩浩荡荡的战争故事之外,影片对人物内心世界刻画十分细腻,辛弃疾渴盼光复统一的爱国情怀,被金人欺压的现实触痛,恋人、兄弟死于金人之手的悲痛,种种丰富饱满、极富感染力的情感刻画,更使得辛弃疾的英雄形象丰满、伟岸、悲壮。家仇国恨的汇聚和难逆历史大势的壮志难酬让他抱憾终生,很多年后,辛弃疾对这一段峥嵘岁月讳莫如深闭口不提。

  网络电影《辛弃疾1162》采用倒叙手法,影片开始,垂垂老矣的辛弃疾,手持光复剑,徐徐登上泰山之巅,眼前云雾缭绕,仿佛面对一幅淋漓挥洒的水墨长卷,以至于都难以辨出记忆的始笔。影片结尾,还是在泰山之巅,辛弃疾颤颤巍巍,低吟着“蓦然回首”,浩荡苍茫间一个小我,很是悲凉。直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刹那黑场,影片结束。

  与此同时,该片不仅故事剧情一波三折、叙事表达酣畅淋漓,在视觉呈现上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首先,服化道品质突破了网络电影中的最高标准,在著名美术指导张天恩的把关下,对于宋代冷兵器和军民服饰的复原,既严格遵循历史真实又发挥了艺术的合理想象。其次,场景审美和构造能力精准出色,武戏粗细有道,用近乎纪录片的手法来呈现马背大战,短兵相接的打戏上凸显张力,整体将刀光剑影的战场实景和酣畅淋漓的战斗场面还原得惊心动魄,极具可看性。再次,镜头语言丰满立体。如辛弃疾四凤闸突围的一场戏中,镜头远近来回转换,强化了主人公负伤插箭又迎敌而上的英勇无畏,让观者大呼敬佩。

  《辛弃疾1162》作为一部网络电影,在人文内涵的挖掘、题材理念的拓展和制作模式的创新上,均实现了较大突破,兼具历史底蕴、英雄形象和审美品格,“历史底蕴”给予观众时代背景的融入体验,“英雄形象”触动观众的感官和思绪,“审美品格”则以鲜明大气的电影风格追求上乘。

  如果说英雄史诗电影勾勒的是一幅山河统一的图景,当下没有了金戈铁马,但保家卫国仍是不变的主题。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不着一句说教的台词,却用饱满的人物形象彰显了理想与信念、责任与担当。英雄之所以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就在于其内核不息的传承,无论时间更迭,它依旧引人深思,鼓舞人心,能够为当代人提供树立理想、热爱国家、报效祖国的有益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讲,以《辛弃疾1162》为代表的新时代网络电影所刻画的英雄本色,应当成为时代的精神坐标,社会的价值引领。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5日 15版)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