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头雁”引领“搬山”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头雁”引领“搬山”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4-20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脱贫攻坚·扶贫人物】

“头雁”引领“搬山”记

——记广西田东县龙邦村党支部书记蓝茂东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穷山窝,木瓦房,漏风又漏雨;羊肠道,望天水,缺水又缺粮;玉米酒,南瓜粥,无钱又无奈。”这曾是广西百色田东县思林镇龙邦村的真实写照。

  龙邦村辖11个自然屯327户1602人,全部为瑶族同胞,居住在海拔800多米的大石山里,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98.72%,被列为国家一类贫困村。

  “我们世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面临‘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时,必须另找出路。”2015年,龙邦村被列为整村搬迁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蓝茂东带领全村群众一步步走出大山,一天天摆脱贫困。目前仅剩20户76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4.85%。

  但走出大山的每一步,都步履艰难。

  瑶族同胞受生活习惯和封闭环境影响,有的故土难离不肯搬,有的怕离开老家没地种不愿搬,有的认为住楼房不方便不想搬……面对部分群众宁愿“守穷窝过苦日子”的旧思想,要整体搬迁300多户,难度可想而知。

  搬到哪,房子如何,以后干啥?……为消除群众的心理障碍,蓝茂东带着扶贫干部,一户户登门动员。

  “搬迁后配套建有卫生室和学校,看病上学都方便。小区还建有扶贫车间,楼下就能工作,创业还可以申请免息贷款……”空口无凭,蓝茂东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到县内安置点参观,现场答疑解惑。

  终于,村民同意搬了。

  但搬迁后,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融入当地社会,是搬迁户首先面临的问题。

  80多岁的孤寡老人蒙美利不识路、不会乘电梯、不懂用煤气。蓝茂东一次次登门,手把手一遍遍地教,终于让老人适应了新生活。

  兰美珍老人从未出过大山,只会讲瑶话。搬迁之初,不敢出门,也不愿接触外人。蓝茂东多次入户开导,兰美珍开始主动与人交流了。如今已能用普通话交谈的兰美珍说:“还是蓝支书说得对,要学习,不能搬出来还做个‘山里人’。”

  搬迁户中,像这样的老人有5户。蓝茂东隔三岔五就上门看望,嘘寒问暖,帮他们解决生活难题。

  “搬迁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蓝茂东说。为让搬迁群众有稳定收入,尽快脱贫致富,他召集群众宣讲政府的就业奖补、扶贫贷款等政策,组织群众参加糕点制作、汽车维修等技能培训,引导他们自力更生早日脱贫。他访遍周边工厂、种养殖基地等,帮大伙联系寻找工作。

  “蓝支书介绍我们夫妻到产业园从事鸡蛋装箱工作,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离家近又能照顾家里,2019年我们家就脱贫了。”曾眉头紧锁的韦明举,终于喜笑颜开。

  在蓝茂东协调下,吴光珍承租安置小区商铺经营小卖部,月收入稳定在2000多元。其妻子阮丁依在小区做保洁员,月收入1500元。孩子在小区配套的学校念书,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

  “目前,龙邦村搬迁出来的群众自主创业9人,在扶贫车间、产业园区等就业145人,外出务工460人。我们还要继续引导,鼓励更多村民创业就业,争取过上更好的生活。”蓝茂东告诉记者,他们正计划在老家投建一个养牛基地,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了产业支撑,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短评】

  领飞·助飞·伴飞

  “群雁高飞头雁领”,龙邦村通过“迁徙”带来一路向好的改变,再次说明了这个道理。

  蓝茂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自觉担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头雁”,从动员大伙搬离大山,到搬出后寻找致富新路,他始终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终使这个村的贫困发生率从98.72%降至4.85%,并稳步朝整村脱贫迈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巨变。

  群众的心都是敞亮的。我们看到,把群众的事放在心坎上,群众就会掏出心窝子。干部用“心”做事,群众由“心”而变,将脱贫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收官阶段,如果广大基层“头雁”都像蓝茂东那样起到领飞、助飞和伴飞作用,何愁不出现一幕幕群雁振翅翱翔的亮丽风景。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0日 04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