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代表委员履职记】
光明日报记者 王忠耀 吴春燕
4月27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出席了学校召开的2020年就业工作会议。随着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前段时间为抗疫工作殚精竭虑的郭姣而言,怎样帮助学生在特殊就业季更好地就业发展,现在成了她心中的头等大事。
在此次抗疫中,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护人员在湖北疫情最危急的时候逆行出征,并圆满完成了援助任务。“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救死扶伤是身为广药大人的职责所在,这既是医者的大爱与情怀,更是广药大医道济世校训精神的生动体现。”郭姣表示。
郭姣作为教育部糖脂代谢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带头人及其“高脂血症调肝降脂”重点研究室主任,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课题30余项。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肝病学》(Hepatolog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超过200篇。并且主持主编了《健康管理学》《中医营养治疗学》《中医药学概论》等全国性规划教材6部。
在去年的两会上,郭姣提出了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端智库,编制粤港澳三地协同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专项规划(联合行动计划),统筹加快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等一系列建议。
郭姣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优势突出,应该集中力量促进大湾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大湾区中医药优势突出,首先表现在中医药高校林立——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均设有中医药相关专业。另外,这里中医药养生保健深入人心,凉茶铺遍布大街小巷,中医药工业基础雄厚。”
近年,广东率先建设“中医药强省”,受国家在港澳建设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检测中心等战略布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医疗服务全国领先、创新基础与能力持续攀升、健康产业发展迅速。
在郭姣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出台更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
针对难得的发展机遇,郭姣在去年的议案中提出打造中医药区域合作高地和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疾病高地。统筹加快推进大湾区中医药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湾区各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优势,整合带动西医院中医科室等中医临床资源,实现湾区中医药优势资源互补,协同提升湾区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
郭姣表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作为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医药资源优势最明显的区域之一,希望粤港澳大湾区在相关体制改革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做中医药事业的创新传承者
——全国人大代表郭姣采访手记
2020年开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每个人的生活多多少少发生一些变化。身为广东药科大学校长的郭姣,不仅要抓好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她更时刻挂念着赴湖北抗疫一线的广药大附属医院同仁,以及众多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广药大校友。“疫情当前,更提醒着我们所投身的事业是多么重要。”郭姣表示。
三十多年来,郭姣带领团队聚焦糖脂代谢性疾病防治这一世界难题,突破以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等疾病单病单治,综合疗效不佳的现状,首提“糖脂代谢病(GLMD)”新理论,揭示了神经内分泌失调、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代谢炎症、肠道菌群失调为其共同核心病理机制。近年来,郭姣先后获得“岐黄学者”、2019年中医药国际贡献奖一等奖等荣誉,还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一直致力推动中医药更好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郭姣认为,大湾区打造中医药临床资源集群高地,整合湾区优质中医临床资源,协同提升湾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可以有效纾解湾区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难题。另外,打造国际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地,加强顶层设计发挥三地特色优势,协同提升湾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能够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0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