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李政葳)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建设体系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作用愈发凸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表示,县域信息化水平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信息化人才建设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受访对象供图)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中提到,全国77.7%的县(市、区)设立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并向乡村延伸建立益农信息社;但这份报告还指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超过60%的县(市、区)仅占3.9%,低于30%的县(市、区)占比达到39.6%”。
为挖掘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姚劲波建议,以县为单位搭建本地信息平台,引入生活服务相关功能。比如,县级政府可以联合社会企业,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搭建符合当地县情的本土化、特色化信息平台,采用政府引领、企业运营、居民互动的模式,在发布政府公告、政策和便民信息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平台上的电商服务、求职招聘、水电缴纳、公交出行等功能。
在基层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姚劲波认为,要加强基层人员的互联网应用技能培训,鼓励线上职业教育平台免费向基层开放部分课程;县级政府也可以组建培训师资队伍,在县、乡开展专项培训,让基层公务人员和广大民众学会使用互联网工具工作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直播带货、云旅游、线上问诊等新业态逐渐成熟,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姚劲波还建议,各地可将本地特色工业、农业产业以及服务业,与信息化手段充分结合,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特色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