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两会访谈】
根植家国情怀 树立远大理想
——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
光明日报记者 陈建强 刘 茜
眼下,全国大中小学的部分年级学生正陆续返回校园。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最关注的是当代大学生如何从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中汲取爱国养分,根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以饱满的热情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019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李家俊代表认为,“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又一次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一场现实、深刻、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他说,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精准研判、迅速部署,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一场疫情,让‘四个自信’有了更为生动的例证,也让当代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强大向心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爱国主义精神是现实的、深刻的、具体的、实践的。”李家俊代表建议,全国教育部门都要从举国上下防控疫情的伟大实践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素材库”“案例库”,经过系统梳理,将之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和“三全育人”的体系中。他举例说,在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本科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直播课中,张凯峰副教授从近现代中国几次应对重大疫情的史实入手,条分缕析地梳理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变迁,在对比解读中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反映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有的同学在线留言说,正是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我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党的领导,感受到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国力量,见证了什么是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我们尝试让身边的抗疫英雄走到青年学生中间,走进他们的心里。”李家俊代表告诉记者,天津大学为冲上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举行表彰大会,师生共同聆听这些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学校邀请了天津医院副院长徐卫国和环湖医院颅脑抢救中心主任张国斌分享一线战疫故事;邀请天津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天津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吴琦教授在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中为学生讲授抗疫爱国事迹;还成立“逆行医者,大爱无疆”宣讲团,邀请附属医院战疫英雄代表走入校园、走上课堂、走近师生,弘扬家国情怀,激发爱国共鸣。
李家俊代表说,疫情期间,天津大学的学生纷纷到村镇、社区、医院报到,参与抗疫一线志愿服务和新冠肺炎相关科研工作,真正将“小我”融入“大我”,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还有很多大学生自愿为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开展线上爱心家教,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绝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久久为功。”李家俊代表介绍,2019年年初,天津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加强顶层设计,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全面分析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颂扬先进形象、打造有效载体、营造浓厚氛围,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形成“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方案。今年,学校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主题,制定出一套方案、八大行动、三大保障。“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长短衔接,将传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由浅入深,将激发爱国之情与投身报国之行相结合;坚持内外联动,将挖掘校内资源与运用社会资源相结合;坚持远近贯通,将久久为功与重点推进相结合。”
“今年我国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一系列战略任务。历史交汇期正是人才淬炼的黄金期,作为承担为国育才重要任务的高等院校,必须将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爱国英才。”李家俊代表说。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8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