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希望再造一座中国地标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希望再造一座中国地标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6-16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实践者风采】

  中建钢构华南区总工程师陆建新:

希望再造一座中国地标

  光明日报记者 王忠耀 吴春燕

  高450米的苏州国际金融中心、高530米的广州珠江新城东塔、高597米的天津117大厦、高60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如果问起几座建筑有什么共同点,除了肉眼可见的高度之外,这些摩天大楼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名字——陆建新。施工一线,是这位深耕超高层建筑领域、被业界称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的我国钢结构建筑施工顶级专家最常出现的地方,38年未变。

  几个月前,陆建新接到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要紧急开建的通知。以最快速度赶到工地现场后,他一头扎进技术部与同事们商量解决技术问题。直至深夜,陆建新的身影才出现在宿舍区。最终,这项应急工程仅用了20天工期。一位参与工程的工人说,这个速度堪称极限工期。

  “专注做一事,把工作当修行,是我的座右铭。我认为我的长处是做技术,技术要在一线才能起作用,也只有在一线,才能发挥工匠精神。”陆建新解释了自己对工地的热爱。

  1982年,刚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南下来粤的陆建新,便参与了超高层建筑深圳国贸大厦的施工测量工作。38年来,陆建新不断打造着一座座一流建筑,而这些建筑也塑造着他的性格——不惧困难、热爱创新。

  “在最困难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坎儿就过去了。”陆建新笑称。作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区的总工程师,他总是“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

  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少不了创新。陆建新直言,创新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重要的是要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意识,并付诸实践。“我记得建深圳地王大厦时,有两个来自香港的测量工程师,他们用全站仪测量,我用的是经纬仪配合钢卷尺。在300米高空,风一吹卷尺直抖,精度肯定没有仪器好。但我发现他们搭配全站仪用的菱镜过大,操作不便。于是我研究了菱镜原理后,找到商店定制了一个只有大拇指粗细的小菱镜,往口袋一放,测量方便多了。如今小菱镜配全站仪已是建筑行业的标配工具。”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建造千米高的大楼。我离退休还有四五年的时间,希望能再造一座中国地标。其实从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中国建筑工人的缩影——靠努力、勤奋取得成绩。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把工作做好,就能为我们的国家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科技成果。”这段时间忙碌在大疆天空之城、南山智谷产业园、宝安1990等项目间的陆建新,还在计划着自己的新目标。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6日 05版)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