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总书记关心的他们,这样过端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总书记关心的他们,这样过端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6-25 02: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总书记关心的他们,这样过端午

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两名工人正在组装模具。资料图片

总书记关心的他们,这样过端午

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李发顺的母亲和妻子在做饭米粑粑。资料图片

总书记关心的他们,这样过端午

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在踢足球。资料图片

传承家国情怀 积蓄前行力量

  作者:王丹

  岁临仲夏,又到端午。品类繁多的甜粽与咸粽总有一款合你口味。不过,除了“舌尖上的味道”,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味道也总能引发共鸣。

  按照闻一多在《端午的历史教育》一文中的考证,端午节原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赛龙舟也好、把粽子投到水中也罢,都是古人在吁求生命的保障。在这之后的几千年里,消灾避疫、纳吉祈福一直都是这个节日的主题。六朝时期楚国民众将追悼屈原纳入端午节俗,被装入时代意义的古老节日文化内涵自此获得新的诠释和丰富。

  屈原,早已成为端午节的一个文化符号。每逢端午,人们吟诵他的词句,传唱他的故事。人们感动于他的家国情怀,震撼于他的执着刚毅,景仰于他的高洁品格。不同历史时段的人们都将对民族的情感和对家国的忧思寄托其上,一个个历史人物擎起并呵护那同样的精神光火。在这一天,人们重思“家国情怀”这四个字的分量,也在此过程中完成情感上的再一次回归和精神上的再一次凝聚。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引用屈原的诗句,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鼓励国企改革要“有那么一股劲儿”,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寄望科研人员要有创新豪情,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强调探索精神。

  这个节日是厚重的,也是昂扬的。舟,是端午节中极具标志性的一个意象。在民间流传有“宁荒十年田,不输一年船”的说法,龙舟竞发也多被看作是齐心协力、奋勇争先的象征。对端午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是“中国号”这艘巨轮在未来进行中的重要补给。

  在“中国号”这艘巨轮的时间表上,2020年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为巨轮的航行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我们对此行的目标方位确定无疑,对如期抵达的信心坚定不移。信心何来?信心就在那坚实的足迹里——不到半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内考察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关山万里见担当;信心就在那掷地有声的承诺中——“更好生活还在后头”“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信心就在那一双双坚毅的眼神背后——无论是面对看得见的发展之困还是看不见的未知病毒,都没有丝毫的闪躲,迎难而上、永不言败。

  端午,绵延的记忆,永恒的家国。每个人都应把自己摆进这场历史的书写中,传承家国情怀,积蓄前行的力量,合力驱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阿佤山寨粽子飘香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一排排兼有佤族和汉族风格的新房,一个陈列着佤族长条木鼓的小广场,村前有丰富多彩的佤族文化民俗馆、村后有古朴神秘的司莫拉礼堂,村旁有高大幽深的古榕树林……这便是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是远近闻名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佤族群众称之为“幸福的地方”。端午节前夕,中寨司莫拉村许多地方变成热火朝天的工地,生活污水处理、司莫拉礼堂改造等工程正在冒雨施工,已脱贫两年的佤族村民们正在把村寨改造得更舒适、更优美。

  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并在佤族村民李发顺家体验做粑粑,总书记期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的话语言犹在耳。4月底以来,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来中寨司莫拉村参观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每天都有几百游客,最多时上千人,我家的粑粑也一天能卖二三百元,最多时卖到600元。”李发顺高兴地说。

  “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很大,脱贫没问题了,现在是往乡村振兴方向努力,要想方设法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共同致富。”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说。6月3日,清水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标志着司莫拉幸福佤乡项目建设跨出关键一步。“家家户户都参加合作社,以土地入股,依托合作社来开发乡村旅游,建设粑粑生产体验区,让游客来体验制作和购买粑粑;在14户村民家建文化民俗展览室;还要建民族振兴学堂,让来村里考察的干部们有座谈讨论的地方,今年1月以来已有保山市各县400多批人员来村里考察。”赵家清说。

  赵家清透露,在腾冲市的支持下,司莫拉村将打造成一个集乡村生态农业观光体验、民族风情体验、“司莫拉经验”示范学习以及干部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4A级国家知名旅游景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

  6月24日下午,中寨司莫拉村家家户户开始飘荡出粽子的清香。李发顺和妻子、母亲又做粑粑又做粽子,忙个不停。李发顺笑眯眯地对记者说:“多年来我们佤族也过端午节,我们村包的粽子特别大,有三十多厘米长,我们还要拜祖先、拜屈原。”村里弥漫的粽子清香越来越浓郁,佤族群众即将实现小康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了。

在实验室里过端午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清晨,清华大学医学院2015级直博生单思思迅速起身。匆匆洗漱、简单早饭后,她骑车来到实验室,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实验。从寒冬到盛夏,从万物凋零到草木葳蕤,这条路走了无数遍,她却记不清路旁景色的变化。她的脑子里除了新冠病毒,就是课题研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葛纪弯则是在蜜月途中紧急折返回实验室的:“大年初一紧急进组,几乎每天都在连轴转。”

  单思思和葛纪弯分属清华大学张林琦、王新泉课题组。两个课题组曾并肩“阻击”过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等新发突发高致病性病毒。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张林琦、王新泉迅速组建科研攻关团队,向新冠病毒结构解析、抗体筛选、疫苗研发等核心关键问题展开攻坚。

  150多天,科研不停、突破不断。在抗体研究上,实验室正在进行抗体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机制研究,并筛选更加广谱的冠状病毒抗体;在疫苗研发上,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病毒疫苗正在进行动物实验,并已与企业对接工业化生产,动物实验结束后可申报临床试验。

  最让她们振奋的是,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学校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我有幸作为团队代表为总书记做实验演示。总书记的嘱托给了我们极大鼓励,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争分夺秒,已经成为单思思和同学们的工作常态:“脑细胞时刻处在活跃状态,日日都有新的想法,每个细节都在反复思考推敲。”

  葛纪弯告诉记者,如今她的研究正在紧张收尾,要趁着假期把研究报告赶出来。相比之下,单思思的端午节则有了些小小的仪式感:“前几天跟师弟商量,买点自热火锅和粽子到实验室,就当是过节了。”

程真顺:“你不提,我都不知道到了端午”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张锐

  “在火神山医院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和慰问,是一份殊荣,也是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3月10日,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办公楼外广场,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了湖北省当地和军队以及外地支援湖北医护人员代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程真顺是十位代表之一。

  长年从事呼吸与危重症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救治,让他对呼吸系统疾病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感。

  去年12月底,当武汉多家医院呼吸内科、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剧增,武汉有关部门发布不明原因肺炎的通告时,程真顺迅即向所在医院汇报了有关情况。医院即刻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组,程真顺等院内专家牵头制定了不明原因肺炎疑似病例院内报告及诊治流程。他还制作了专门的培训课件,呼吁全院进行全员培训。

  “作为医务人员,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当站在防疫最前线,这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程真顺在动员科内人员战疫时说。

  在医疗救治一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火神山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和湖北省内首次新冠肺炎远程会诊,都有他的身影;在决策咨询环节,中央指导组、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的座谈研讨会,有他的声音;在科学普及前线,省市视频培训会议、新闻发布会、与海外华人华侨及医护人员连线,有他的分享……

  “疫情以来的第一个端午,对您而言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记者问道。

  “这半年,每天都在一线跑,打破了原来那种时间思维,没有了工作日、节假日的概念了。你不提端午,我都不知道到了端午。”程真顺说,纵然是个法定假日,但完全没有要休息一下的打算。现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要拾起那些被疫情耽误的事情。当务之急是治疗那些因疫情影响而延迟治疗的非新冠肺炎患者,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知识的普及。

吃完粽子接着忙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干杉杉

  选择适当型号的刀具放入机床的刀具库内,再将事先检查好的模具零件放入机床,设置好顺序和时间等程序,按下“开始”键。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车间里,在曾翔熟练的操作下,机器飞快地运转起来。

  听着机器轰鸣声,曾翔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自2月份复工复产以来,曾翔与同事们一起每天围着设备、图纸转,工作忙碌却异常充实。3月2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并在臻至的厂房里同生产线工人亲切交流。“当时总书记经过了我的身边,我同事罗礼斌还跟总书记说上了话。现在我一摸到机器,就会想起总书记那句‘既要保证生产任务,还要保证身体健康’的叮嘱,可有动力了。”曾翔激动地说。

  在大家的努力下,5月中下旬,公司提前完成上半年订单。一转眼,端午节快到了,公司像往年一样为员工们准备了粽子和礼品。而有着骑行爱好的曾翔则打算利用休息的空档,将北仑的风景区骑个遍,自我“充电”后再用饱满的精神迎接下半年的工作。

  “我们企业虽小,但‘五脏俱全’,短短时间里迅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我们有着关爱员工的人本情怀,久而久之,企业自有一股凝聚力。”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刘瑾表示,近年来,公司亩均税收远远高于宁波平均水平。马上,公司就要开建总投资上亿元的新厂房,将生产更多更高端的结构件压铸模具。刘瑾乐观地表示,公司未来目标是实现人均产值120万到150万元。

  自救与担当,是这段时间以来与民营企业紧密相连的两个关键词。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它们迎难而上,无愧于国民经济生力军的称号。

下次剪纸课,我要学习剪粽子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光明日报通讯员 万嘉媛

  “习爷爷来学校后,学校的变化可大啦——学校来了很多新老师,增加了剪纸课、足球课、泥塑课、武术课等课程,课桌上安装了坐姿矫正器,教室图书角的书越来越多,教室里还装上了护眼灯……”前不久,刚刚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年中国说》的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5·2班”学生马杨杨,现在越来越有自信了。

  与马杨杨一起上电视的还有11岁的陈力恺。如今他不仅成了校园里的“明星”,更成了“儿童空间”的“大哥哥”,经常给大家还原电视里的场景。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老县镇中心小学考察时他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自总书记来我校考察后,校园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指导学校制定了提升办学品质工作方案。”老县镇中心小学校长吴锦鹏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西安交大附小、安康高新一小、汉滨小学等省市名校都和我们形成了结对帮扶、共建共育的合作关系,同时他们还派出各类专业教师过来,为孩子们开设了多种类的兴趣班。”

  据介绍,截至目前老县镇中心小学已组建了口风琴、鼓号、剪纸、泥塑、足球等多个精品社团,学校眼下正在开展的“迎接少代会、争做好队员”“习爷爷教导记心间”等少先队主题活动,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已经能剪不少剪纸了。下次剪纸课,我一定要向老师学习剪粽子。”正在读五年级的邓伊凡,家住老县镇锦屏社区,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别的小朋友剪剪纸,心里就特别期待,现在终于圆了这个梦。

  而说起老县镇中心小学的变化,吴锦鹏的感慨又何止这些。据他介绍,通过教育扶贫,学校的办学条件早就实现了质的飞跃:宽敞明亮的教室,焕然一新的设施,健康可口的菜肴,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感受“行走”起来的数字云冈石窟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漫步云冈石窟,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神态各异、形象多样的石佛造像,感受北魏大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可以在数字中心,体验高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6月23日下午,刚刚在云冈石窟数字中心体验过VR成像观全景云冈的游客谷向荣告诉记者,云冈石窟是体验感十足的旅游项目,让他对传统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有了更新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过程中,不止一次强调‘保护第一’,明确指出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说,从20世纪70年代“三年修复工程”解决了云冈石窟稳定性问题,到109国道改线解决粉尘污染问题,再到近年来不间断的防渗水、防风化治理工程保护。在做好本体保护的同时,云冈石窟的保护正从文物本体逐渐走向数字化,成立数字中心,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联合,利用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保存石窟测绘与形象数据,开展洞窟复制试验,成功完成第3窟、第12窟、第18窟等比例复制,实现了可拆装、可运输、随时可移动“行走”的云冈石窟,迈出了云冈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的目标。

  “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张焯说,数字化保护,云冈先行一步,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云冈石窟的保护也要与时俱进。下一步在继续加强对云冈石窟的精细化保护的基础上,要以国际视野、世界高度,深挖云冈文化艺术内涵推动“云冈学”向纵深发展。目前,云冈石窟研究院已出版《云冈石窟编年史》《云冈石窟词典》等多部著作。特别是2019年,出版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全面超越20世纪中叶日本出版的16卷本《云冈石窟》,为国内“云冈学”研究标定出新高度。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5日 04版)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