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刘平安 苏雁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张雪瑜
6月12日晚,时间显示21:30,四辆中巴车披着夜幕行驶在沈海高速公路上,从苏州张家港开往南通市,车上坐的是“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赴江苏省采访的记者团和各级宣传部的同志。奔波了一天,车辆颠簸加上夜幕低垂,这样的催眠环境下本该昏昏欲睡,很多人却依然拿着手机、抱着电脑紧张地赶着稿子。
这样的画面每天都在重复播映。记者团所有同仁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我们看到的小康路上百姓的一个个幸福瞬间及时分享给更多的人。每一天,往返奔波星夜兼程;每一次,采访拍摄交心互动;每一眼,尽收巨变写实记录;每一稿,倾注心血饱含深情。
从苏州工业园到社区到乡村到江边湖畔,一路采访,收获满满。我们从不同侧面看到了江苏省城乡经济的发展、百姓收入的提高、人民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改变,见证了百姓奔小康过程中的一张张笑脸。一路上,我们看到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幸福是写在脸上的,三位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是在金鸡湖畔听戏的大爷。6月10日傍晚,我们初到苏州,为了提前感受一下这座城市,晚饭后,我们像众多苏州市民一样到金鸡湖畔漫步。一位老大爷挥着一把折扇,眯着眼睛轻摇着头,随着身边的小音箱发出的戏曲声悠闲地哼唱着,我们被其陶醉的神态感染,他说他每天都会来到湖边坐在固定的长凳上吹吹风、听听戏。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大爷从金鸡湖的变迁讲到苏州城的发展,再现了20多年来荒泽洼地变湖泊,穷乡僻壤变新城的奇迹,毫不掩饰一个普通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深情。这或许就是真实、朴实的力量。
第二位是在生鲜市场吃饭的大妈。6月12日,在昆山市江南生鲜市场,有一位大妈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她买了一碗面,每一口吃得都很香,我们走过去跟她打了招呼。她说,她在附近上班,每天都来这边吃饭,这里环境好价格低,一碗面五块钱,吃得也很舒心。有人问她如何理解小康生活,她说:“我这就是小康生活啊,有事做,有饭吃,连菜市场都这么干净整洁了,每天开开心心的。”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还有什么比吃好喝好,开心健康更重要的呢?
第三位是在志愿者协会活动室中打鼓的奶奶。6月13日,一进张家港市志愿者协会的门就听到了齐刷刷的腰鼓声,顺着声音往里走,在一间活动室中,一位年轻老师(志愿者)用手打着拍子,喊着“哒,哒哒”正在指导六七个老太太练习《小宝贝》。其中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打得自信而又充满活力。老奶奶姓苏,今年74岁,她说自从加入了这个腰鼓队,精神生活丰富了,朋友也多了,一句带有当地口音的“很高兴的呀,蛮好的呀”至今还在我们的脑海中回荡,她那自信满足的笑脸也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30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