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云南宁蒗:用实招破解多民族搬迁难题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云南宁蒗:用实招破解多民族搬迁难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9-22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

  光明日报记者 任维东 杨永磊

  如何在最后的脱贫攻坚战中,让众多少数民族的贫困户既能搬出重重大山,又能无后顾之忧,这是摆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面前的一大难题。该县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云南宁蒗:用实招破解多民族搬迁难题

  宁蒗搬迁户入住的“幸福家园”小区。光明日报记者 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应搬尽搬 集中安置

  9月11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宁蒗县城大兴镇一个由贫困搬迁户组成的“幸福家园”小区,惊喜地发现,在这个充满着民族文化元素、土黄色基调的现代化住宅楼里,彝族、普米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各族群众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小区里路灯、篮球场、公厕、敬老院、幼儿园、垃圾箱、便民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搬出大山的贫困户在这里敲开了“幸福之门”。

  这里是滇西北最大的一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总投资4.95亿元,总占地225亩。项目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10月竣工验收,现已全面搬迁入住。

  俗称“小凉山”的宁蒗,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境内崇山峻岭密布,沟壑纵横交错,境内最高海拔4513.3米,最低海拔也在1350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宁蒗1950年获得和平解放,1956年成立彝族自治县,是从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形态“一步跨千年”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全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发生率原来高达35.43%,需要进行易地搬迁的贫困人口很多。

  “易地扶贫搬迁是宁蒗县脱贫攻坚中最硬的‘骨头’,搬迁任务约占丽江市的90%。特殊的县情决定了我们脱贫思路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在这个专门为贫困搬迁户新建的“幸福家园”小区里,副县长杨四安指着眼前一排排整洁美观的住宅楼向记者介绍宁蒗县委县政府以“进城安置为主攻,集镇安置为示范,其他安置为补充”的思路。

  为了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相结合,宁蒗坚持“政策暖心、服务用心、发展顺心”,真心实意谋划搬迁、真金白银推进搬迁、真抓实干成就搬迁,按照“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的原则,精准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舍得好地段、配齐生活必需设施,是宁蒗县贫困户搬迁工作的一大亮点。令许多贫困搬迁农户感动的是,县里投入易地搬迁资金20.56亿元,克服县城建设用地资源紧张的困难,选择基础设施完善的“黄金”地段,拿出300多亩建设用地,用于搬迁房屋建设,同时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充分考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休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1个县城集中安置区、7个集镇安置区,使得全县居住在“六类地区”的10400户4.2万人搬出大山,住进了“幸福家园”小区,使各族群众生活实现了从“苦日子”到“好日子”的彻底转变。

  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幸福家园”搬迁户杨春华家。今年44岁的杨春华告诉我们,自己曾经因病致贫,是从新营盘乡毛家乡村委会老头村搬进县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住房面积达到80平方米,生活和城里人一样舒适方便。杨春华介绍,自己在幸福家园党群服务中心任副主任,妻子就在宁蒗县城的酒店打工,两口子一个月有五六千元收入,两个儿子就近上学,还都享有政府给的学费减免、生活补助等,日子越来越好。

  消除上学就业后顾之忧

  行走宁蒗,不难发现这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最新的设备在教室,最直接受益的是一个个贫困搬迁户家庭。

  傍晚,记者来到“幸福家园”附近的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小凉山学校,深为眼前这个现代化校园而震撼。夕阳下,在校门口一旁的标准化足球场里,一群小学男生正在你争我抢地踢球;靠近教学楼的一块篮球场上,女生们正在兴高采烈地打篮球。

  小凉山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卢英常说,这是为解决易地搬迁贫困户子女“入学难”问题而专门兴建的学校,总投资达2.3亿元,接收了4000多名彝族、普米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

  将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这个1951年才建有第一所小学的教育落后县,终于实现了“六个一去不复返”:坐在土墙房里上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一块黑板加粉笔的传统课堂一去不复返、背着几个土豆上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失学辍学没人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办学质量水平落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脏乱差”的校园环境一去不复返。

  在解决搬得出的同时,宁蒗县还兼顾到了“稳得住”与“能致富”。县里制定了“四个一批”后续帮扶措施,即:培训转移稳定就业一批,目前全县搬迁户稳定在外务工人数达到户均1.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稳定就业一批,对小区保洁、保安、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搬迁户;鼓励“三权流转”增加收入一批,鼓励依法流转原土地承包地、林地和腾退的宅基地,暂时流转不了的,鼓励种植经济林木;创建扶贫车间稳定就业一批,在原有的4个扶贫车间的基础上,今年将再建立3个扶贫车间。对乡镇集中安置的搬迁户,倡导“山上生产、山下生活”模式,发放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持搬迁户大力发展苹果种植等高原特色农业。易地搬迁户产业覆盖率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率分别达91.5%、71.9%。为帮助实现由乡村农民到城镇居民的转变,在县城易地扶贫的三个集中安置点采取了“社区—片区—楼栋—党员—群众”五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各安置点分别成立党支部,选举楼(单元)长,构建网格化管理机制。

  今天,宁蒗县的易地搬迁户不仅挪出了穷窝,还斩断了穷根,真正感到日子有了盼头,也因此深深懂得感恩。正如“幸福家园”小区墙上的一则醒目标语,它充分表达了小凉山各族人民的心声:走出大山心敞亮,幸福来自共产党!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2日 10版)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