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吴凡明(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按照党中央和浙江省委统一部署安排,自1996年起,浙江省湖州市与四川省凉山、广元、广安三地开展对口支援与扶贫协作。湖州与四川三地携手合作,坚持高标准推进,高质量交卷,发挥各自优势,扎实推进生态互惠、产业互通、平台互融、人才互育、成果互享,奋力在扶贫协作中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
位于四川省广安临港经开区的南浔·广安产业园。张国盛摄/光明图片
1.理念引领,扛起成为样板地模范生的政治责任
湖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决扛起浙江省委赋予的“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重大使命,持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湖州以主力主角的姿态全方位融入开放合作战略,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山海协作,主动扛起扶贫协作示范样本的责任担当。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光荣的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扶贫协作工作中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与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地区全方位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成果,聚焦精准扶贫,创新帮扶举措,坚持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全力助推对口支援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政治担当贯穿在具体行动之中。
湖州以绿色产业、绿色金融为支撑,构建起资金支持、产业扶贫、劳务协作、营销协作、社会帮扶、人才培训、干部互派等全方位精准帮扶方式。在资金支持方面,除直接资助外,主要以绿色金融助推绿色产业为主;在产业协作方面,紧密结合各县产业特点,着力培育生态产业;在劳务协作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精准职业技能培训、电子商务创业培训,以云平台开展网络招聘,设立转移就业服务站,建立健全劳务输转机制;在人才协作方面,积极搭建平台,建立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常态化干部联训机制,深入推动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交流;在社会帮扶方面,深入开展镇镇村村校校、“万企帮万村”等结对帮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以绿色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助推全方位扶贫帮扶。
湖州市医疗专家与四川青川县医生进行远程疑难重症病例会诊。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2.创新合作模式,激发扶贫协作活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的题中之义。创新模式是实现扶贫协作工作落实责任、显出成效的重要途径。湖州与四川三地坚持问题导向,集聚智慧,讲求实效,共同破解难题,携手探索符合双方实际、切实可行的扶贫协作新模式,激发湖州与四川三地对口合作新活力。
湖州市吴兴区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以十大工程为引领,探索形成了基地共建、主体共育、科技共创、营销共促、成果共享的“五共”模式,助力湖州吴兴区与青川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县创建;南浔与广安两地合作探索“三产联动”“国企引领”协作扶贫模式。湖州与四川三地合作探索“车间联盟”等运作模式,开展“数字生活新消费”推动形成特色产业与电商直播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一系列创新合作模式的推广,成为“造血式”扶贫帮扶新动力,助推双方协作再上新台阶。
湖州市长兴县到四川木里县协助脱贫的“第二书记”现场查看植物种植情况。湖州市长兴县委宣传部供图
3.导入特色项目,打造产业合作大平台
湖州与四川三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双方产业优势,以特色项目为抓手,积极开展产业园建设,携手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样板。
结合双方特色优势,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工程,打造养殖基地、种植基地、深加工基地和幸福农场。安吉县在青川县开展“白茶一号”项目合作,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佳话;南浔与广安开展“湖羊入川”“鱼跑道”项目合作,形成种植、养殖循环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以“浔栖江南度假区”农旅结合项目为示范,引领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以产业园建设为平台带动制造业发展。找准湖州企业急需拓展市场与四川三地急需导入制造业的结合点,投资兴建产业园,为企业进驻提供平台,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绿色家居等产业,成功推动东部先进制造业产业板块向西部梯度转移。
积极实施劳务协作项目,开展劳务协作“云招聘”专列活动,建立“劳务经纪人”队伍。通过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合作,真正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4.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构建扶贫协作长效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构建扶贫协作的长效机制,就要把东西部地区各类生产要素、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机整合,建立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以市场为导向,优势互补,城乡互促,促进东部地区先进生产要素流向西部地区,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无论是“湖羊入川”“鱼跑道”等特色农业项目,还是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建设,都是找准市场需求后实现的两地间生产要素的合理转移。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调动扶贫产业项目建设中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性,湖州与四川三地实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企建厂+民企定制+先租后转”“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贫困户)”等市场化运营模式,合理配置资源。同时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推动“川货出川”,促进西部地区特色资源向东部地区流动。
激活对口帮扶内生动力,多途径帮扶四川三地贫困人口提升就业技能。湖州积极开展“三技三严”“远程会诊系统”等致富带头人、专业技能培训;建立转移就业服务站、基地技能实践学习等“以工代培”就业平台,开展就业培训。通过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渠道,增强贫困人口融入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加强志智双扶,构建脱贫致富的内生机制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转变思想观念首先应从干部抓起。湖州与四川三地创新人才交流合作机制,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等方式,重点开展村党支部(委)书记培训,建立常态化联训机制。下派一批“观念新、思路活、技术强、作风硬”的党政干部,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自结对帮扶以来,湖州市与四川三地开展干部人才交流合作,变主管部门“唱独角戏”为全社会“同台唱戏”,为当地锻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帮扶队”。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引领,开展“走亲连心回访”,以实地查看、走访村民、经验传授、脱贫夜聊等形式,让两地结对村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为结对村完成脱贫攻坚微心愿,引导贫困人口摒弃陈规陋习,强化其脱贫信心。打造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直通车,在结对支援基础教育的同时,组织贫困家庭适龄孩子跨地区就读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定向式”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思想引领与知识教育、技能培训相结合。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8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