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生态观察】
作者:章新胜(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理事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兼理事会主席)
在广袤的海南热带雨林里,生活着6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其中海南长臂猿是当地特有的生态指示性物种和旗舰物种。
海南长臂猿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仅存1个野外种群,数量30余只,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极度濒危,名列全球25种濒危灵长类物种之首,濒危程度远超大熊猫和朱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助理总干事沙米拉·奈尔·贝杜埃勒(Shamila Nair-Bedouelle)博士在海南长臂猿国际研讨会上说:“海南长臂猿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哺乳动物。”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海南长臂猿喜添幼崽。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供图
海南长臂猿属于体型较小的树栖型猿类,臂长无尾,雄性个体头顶有冠毛,体长约五六十厘米,体重7至10公斤,寿命最长可达50岁。完整的长臂猿家庭由一夫两妻和数只幼崽组成,成年母猿每2至3年生1胎,一般只产1只小猿,家庭中的成年个体共同哺育婴猿。
海南长臂猿一生要数次变换毛色:初生时,全身金黄;3个月大时,雌雄个体毛色均慢慢变黑;青少年时期,很难通过外形辨认性别;5至6岁时,雌性个体由黑色变为灰色;7至9岁性成熟时,雌猿变成金黄色,雄猿则一直全身乌黑。为宣誓领地及巩固家庭关系,成年雄猿会在日出时引吭高歌,雌猿与家庭群的其他成员跟进二重唱,声音悠扬空灵,可传至2至3公里外。
作为灵长类中独特的“臂行一族”,它们常在林冠层进行“臂荡式”飞跃,有时在枝叶间从高处俯冲直下十多米,可谓动感十足、场面震撼。婴猿一岁半前基本上都是紧紧抱着妈妈的腹部,独立生活后则天性活泼,喜好追逐打闹。海南长臂猿夜晚喜欢在保温效果好的高大乔木树冠中睡觉,天亮时开始进食,喜食多汁成熟的浆果,辅以少量鲜嫩的枝叶花蕊,偶食昆虫、鸟蛋。它们高度依赖成熟的原始热带雨林,选择原真性和完整性较高的雨林作为栖息地,因此可以作为雨林环境的生态指示种和动植物群落的伞护种。
历史上,由于滥捕盗猎、雨林砍伐和人工林种植等人类活动影响,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迅速退化且破碎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短短30年间,五指山、黎母山、尖峰岭、吊罗山、鹦哥岭等地的长臂猿种群先后灭绝,仅在霸王岭地区的斧头岭有少数残余种群,当时调查发现仅剩两个家庭群7至9只个体,且其中只有2只能够参与繁殖的母猿,海南长臂猿面临种群灭绝的险境。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加强对海南长臂猿种群的保护与拯救;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1988年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切实强化野外巡护监测,并开展了海南长臂猿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科学研究、保护宣传教育等系列工作;199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栖息地改造等重大举措,促使其种群扭转了下降势头。从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记录到13只个体,到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记录到25只个体,再到2019年其个体数量达到30只左右,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显现出日益扩大的良好势头。2020年7月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批复,依托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设立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研究院充分发挥平台化优势,广泛吸收国际国内顶尖专家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的全球协同攻关。2020年8月29日,研究院“海南长臂猿繁殖生物学研究”课题组周江团队和青松乡苗村监测队员发现两只海南长臂猿诞下一只新生幼猿,并拍下清晰照片。新生幼猿的发现证明,该新建家族群已经稳定并具备繁衍能力。至此,海南长臂猿正式形成了第5个家族群,种群数量达到33只,朝着摆脱极度濒危的状况又迈进了一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总监简·斯马特(Jane Smart)博士在海南长臂猿保护国际研讨会上提供了近两年全球长臂猿红色名录评估资料,结果显示:全球20种长臂猿中,海南长臂猿的濒危程度仍居首位。其中,19种长臂猿的种群数量仍在呈下降趋势,仅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并呈缓慢增长趋势。这一结果得到了国际知名专家们的一致称赞,认为中国政府、海南省政府以及科学界对海南长臂猿的保护措施有力、有效。
同样在这次研讨会上,与会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在加强保护力度、没有重大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如果基于自然法则、辅之现代科技手段,以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为主基地整合全球力量联合攻关,那么海南长臂猿种群就能够健康繁殖,数量可在15年左右翻番并持续增长,种群有望尽早摆脱极度濒危状况。
保护海南长臂猿,既是保护长臂猿本身,也是保护其栖息地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的“近亲”,研究海南长臂猿对于研究人类的语言认知发育、直立行走演进等均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保护极危物种海南长臂猿的经验来自中国海南,却可以为全球濒危物种拯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带来有益的启示,树立必胜的信心。从该意义上讲,海南长臂猿属于海南,也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为此,简·斯马特博士建议明年在中国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法国马赛举行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时,能够向全世界展示海南长臂猿保护的中国经验,展示行动能够产生的效果,让更多人参与到拯救这样一个美妙物种的事业中来。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03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