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养起脱贫茧 织出致富丝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养起脱贫茧 织出致富丝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0-15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扶贫印记】  

养起脱贫茧 织出致富丝

讲述人:深圳市龙华区派驻广西凤山县扶贫干部 欧阳浴乔

  2020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凤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作为两次驻点凤山县的深圳扶贫干部,有幸参与和见证了凤山县的蜕变。

  应是缘分未尽,应是初心未改。在完成第一期对口支持工作任务三个月后,深圳龙华区委决定再次增派党政干部驻点凤山扶贫。得知此事,我毫不犹豫递出申请并很快获得批准。

  5月18日,我踏上了“返乡”的征程。这一次,为了能更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我决定把家安在扶贫一线。我鼓励爱人申请支教,提出让两个孩子也到凤山来上学生活的建议,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今年8月,我们一家在凤山团圆,夫妻二人的肩上又挑起了同样的担子,我是扶贫干部,她是支教老师。

  再次投身扶贫战线,心中使命感更强了,为凤山实现脱贫奔小康尽自己一分力的决心也越发坚定。

  前几年,凤山县为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农民种桑养蚕。半年时间里,我多次对大同村桑蚕养殖情况进行调研,发现这里养殖设施差、规模小、产量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在与大同村委会主任陈启亮几次深入交流后,我再次找到他,“你有桑蚕养殖和经营企业的经验,或许可以由你成立养殖企业,村集体入股,通过规模化养殖和一体化产销突破现在的瓶颈”。陈启亮听到后先感觉有点突然,而后又有些激动,马上叫来村里其他干部一起来讨论。

  这次讨论,研究出了具体工作思路:村民通过到养殖场上班、土地流转、桑苗流转等方式获得收益,企业在村里即可得到劳动力、场地、食料等资源。但讨论也涉及一个核心问题,村集体入股资金从何而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就开始奔波于深圳和凤山两地,为村集体争取帮扶资金。在深圳结对企业到凤山调研期间,我重点介绍了大同村的情况,并带他们实地考察,终于成功争取到50万元帮扶资金,村集体有了入股资金,企业如期上马。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底,这种“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初见成效。当年大同村蚕房产值就超过20万元,促进20位村民就业增收,实现100余个贫困户脱贫摘帽。

  卓有成效的经营模式,得到县委县政府的一致认可和重视,随后在全县推广,有力促进了当地桑蚕养殖产业的发展。目前,凤山县桑园种植面积已达3.36万亩,全年产茧2100吨,产值1.05亿元,户均养蚕收入近2万元。

  今年8月,我特地去到大同村,崭新的蚕房已经投入使用,陈启亮见到我异常兴奋。他介绍道:“今年搬到新蚕房,我们的养殖量翻了一番,产量应该会比去年增加1.5倍以上……”

  小小的桑蚕结出了一个个脱贫茧,织出了一根根致富丝。有幸和乡亲们一同在致富路上开荒拓土,一同品尝丰收的喜悦,我内心觉得欣慰踏实。在我看来,每一个扶贫人,也如这桑蚕一般,默默作出力所能及的奉献,只为早日见证贫困地区破开茧缚,实现蝶变。

  (光明日报记者严圣禾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5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