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电子健康码为复工复产提供大数据支撑、互联网医院成为海内外民众求医问诊平台、人工智能让药物筛选有了“智慧大脑”……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一代科技,成为“数字抗疫”的主角。在10月11日至15日举行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各地“数字抗疫”成果集中亮相。
本届展览会位于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国内外250余家单位参展。其中,数字抗疫板块位于8号馆,展示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各部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驱动开展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复工复产的典型案例,也展示了应用数字技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
精准分析、智能防控
利用大数据手段精准预测分析,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一大“创举”。展区内,中国电科围绕如何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了展示。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疫情暴发之初,中国电科通过跨部门多源数据共享工作机制,从不同维度进行数据深度分析,针对疫情防控需求研发出疫情预测、密接分析、社区识别、空间聚集、传播分析等6类22个大数据模型,建立含无症状感染者状态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和事件驱动的传播链模型的融合预测方法。
事实证明,这套预测方法在新冠肺炎疫情预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疫情态势预测研判,帮助疫情防控部门找到工作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景,为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数据支撑、辅助决策支持和联动指挥的依据。”工作人员说。
同时,中国电科还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形成了支撑新冠肺炎疫情病毒传播时空分析技术路线。该技术通过风险人群感知大数据中心,分析特定时期易感人群,辅助早期传播的发现和防控。
展区另一侧的“福州市疫情防控公共服务平台”大屏幕上,正在实时演示着疫情防控期间大数据监测情况,疫情区域分布、疫情趋势分析、核酸管理统计等各类数据指标清晰可见。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白皮书》显示,福建省数字政府服务指数居全国第一位。记者了解到,福建已成为电子政务综合改革、电子证照、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健康医疗大数据等全国试点省份,以及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全国贡献了大量的福建经验、福建技术和福建产品。
新技术助力科学诊疗
展厅中,一台可以轻松被推拉的移动诊疗车吸引了不少观众上前“围观”。这台被称为“海心一号”的移动诊疗车融合了5G和AI影像诊断技术,是为远程医疗而专门打造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屏幕随时查看病区和患者的实时情况,也可以开展远程会诊。
福建省立医院医生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说,抗疫期间,医护人员进出新冠肺炎病区需要繁杂的准备流程,通过这台移动诊疗车,只需一位医生推车查房,多学科专家在后台可以实时开展会诊,将优质专家资源延伸到隔离病房的患者床前,有利于把握病情,提升诊治水平,新冠肺炎防治远程指导中心在此次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更加便捷与温暖的就医体验,是福建省立医院持续改进医疗服务的出发点。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福建省立医院利用信息化推动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建设创新型智慧医院,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治理能力,从手机预约挂号到机器人导诊,从智能化检查预约到AI语音病历,充分利用互联网全面优化就诊流程、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服务,也为疫情期间的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便民服务提供支撑,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另外,各类电子设备也普遍应用到疫情防中。展会上,观众可以看到中国电科带来的红外测温设备及关键器件的“真容”。
疫情发生后,中国电科结合抗击非典经验,启动手持和固定红外测温仪批量生产,还加大了红外温度传感器、印制板,以及红外探测器用管壳、医疗设备用变压器、精密配电装置和UPS电源、核酸检测仪器POCT控制板、视频终端设备和交换机等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全力打造疫情防控物资供应的“坚固防线”。
为复工复产注入“新动力”
通过物联网、5G、云计算技术,“不碰面生产”“24小时在线”等逐渐成为企业发展新模式,疫情加速了各行各业触网进程,也为复工复产创造了良好条件,不仅帮助企业收复存量、恢复常态,也让企业有了拓展增量、发展新业态的良机,将危机变为转型发展从契机。
展览现场,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于电子健康卡的多码协同应用颇受关注。该应用项目是基于电子健康卡(码)实现与医保电子支付凭证、电子社保卡、金融支付码等多码协同应用,在国内率先实现医疗、医保、金融支付等数据融合应用,做到“实名认领、跨界互认、全省通用”,为居民就医提供“一码通行”便捷服务。
项目上线以来,已在14家省属医院及部分地市医院实现“全流程无卡看病就医”,实现居民健康全程管理,有效推送疫情防控工作。截止9月底,已在线制码超过3000多万,支撑“八闽健康码”亮码超过1.4亿次,加快实现就医“一码通行、看病无忧”。
中国电科的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也大力赋能了数字化战疫。其中,“小护士”“小管家”“小帮手”“小战士”“小达人”“小班长”“小雷达”七个应用,从密切接触评估、社区管理、企业管理、站点管理、招聘应聘、学校管理、小区疫情风险评估等应用场景支撑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在七个应用之外,还推出了“一网畅行”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一体化智慧平台,提供疫情防控时空分析、疫情分析、复工复产分析,帮助管理实现疫情防控综合智慧。
截至目前,“一网畅行”系统引接、清洗、分析、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数据1000余万条,支持国家卫健委制定县域风险等级标准、风险人群判别标准、健康信息码国家标准共三项标准,为国家部委以及32个省(市、区)、271个地市级政府提供服务,累计查询32.06亿人次,预警891.18万人次。
本次展会的“数字抗疫”展区,大批“黑科技”、新技术应用让观众们感慨科技带给传统医疗的改变。这也正如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所说的,“今年疫情以来,中国快速实现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展现出巨大的韧性。这一切,与数字中国建设的成果密不可分。”(记者 李政葳 孔繁鑫 王宏泽 曾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