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扶贫印记】
讲述人:青岛市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生 李昂
2019年8月,我报名到贵州安顺进行医疗对口帮扶,目的地是普定县补郎苗族乡卫生院。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刚到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住的房间是卫生院院长腾出来的,这是当地的最高礼遇了。
我去补郎乡卫生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建设中医科。青岛崂山区和普定县卫健系统有着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我们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给普定县建起了4个村卫生室。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往返十几次县城,采购了所有必备用品,中医科的牌子总算挂起来了。
科室有了,但是缺医生。山区群众普遍对中草药很有感情,最渴望好中医,但受过正规系统中医教育的医生全县也没几位。
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位72岁的苗族老阿婆。她听说乡里来了大城市的医生,就从寨子里步行3个多小时来找我,一问才知道她是为了省下30元的车费。经过精心诊治,老人家的病情很快得到缓解,花了两元拿了十几天的药,她连声道谢。看着老人佝偻的背影,我心里还是挺沉重的。虽然国家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已经普惠到最偏远的村寨,但老人还得翻山越岭来看病,根本问题是缺医生。
于是,我在出诊过程中,就注意联络各村寨有中医基础的村医和懂得一些中草药知识的村民。以他们为学员,我的第一期中医理论和实践培训班开课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大家收获很大。县里得知这一情况后,组织了全县医生的中医培训,我也受邀去讲课。与此同时,补郎乡卫生院的中医科也得到了群众认可,平均每月接诊超过600多人次。
贫困山区的病人和城市病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往往是积劳成疾,或者小病拖成大病,急需更好的医疗服务。我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一看到病人,就有使不完的劲儿。我跟妻子说,33岁了,自己从来没有这么拼过,也从来没想过会这么亏欠家人。但回过头来,在补郎乡的日日夜夜算得上我人生最难忘也是最有价值的一段光阴。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贫困地区的医疗健康事业,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去做。我与普定县和补郎乡的故事,也许刚刚是个开始。
(光明日报记者吕慎、刘艳杰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0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