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继承抗战精神,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讲述人:中铁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客运段鹰潭车队副队长 杨帆
又是一年清明至,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爷爷杨嵩。想起他挺拔的背影,想起他给我讲述抗战往事时坚毅的眼神,想起他晚年仍不忘初心的那份从容。他离开我们6年了,可每当我翻开他留下的那本泛黄的相册,看着他年轻时身着戎装的英姿,总觉得他从未走远。
1943年2月26日,是爷爷生命中不可磨灭的重要节点。那时17岁的他毅然投笔从戎,在江西分宜报名参军。那时的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却已经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怀着一腔报国热血,我爷爷加入了青年远征军208师622团,被派往江西黎川,接受了长达9个月的军事训练。1944年1月,爷爷所在部队接到开赴缅甸作战的命令,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踏上异国战场;1944年3月回国后,又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在厦门、南京、芜湖、上海等地投身于抗击日寇的战斗中。
爷爷生前常回忆起发生在上海闸北火车站的一场战斗,那是他经历过最惨烈的三天两夜——他所在的部队在火车站周围设伏,与日军主力展开殊死搏斗。枪林弹雨中,他亲眼看见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但大家硬是咬紧牙关,浴血奋战。爷爷说,尽管当时他的右腿被日军弹片划伤了,也根本顾不上害怕,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这种对职责的坚守,一直影响我至今。
1945年,爷爷作为代理监督队长在杭州昭庆寺看管投降日军。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等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爷爷说,看着那些曾经耀武扬威的侵略者低头认罪,他和战友们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抗战结束后,爷爷选择成为一名医生。在行医的几十年里,爷爷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严谨作风,把每一名病人都当作亲人。我记得小时候,经常有患者专程来家里感谢爷爷,说他不仅治好了他们的病,更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爷爷退休后还和奶奶张彩凤一起,在社区做了多年医务志愿者。
爷爷的经历对我影响很大。大专毕业后,我怀着和他一样的报国之志,报名参军。在部队训练的日子里,每当感到苦累不堪,爷爷的话语就会在我耳边回响,给予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退伍后,我被分配到南昌铁路局南昌客运段,从一名列车员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列车长、业务员、副队长。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就会想起爷爷在战场上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坚忍。我能做的,就是继承他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光明日报记者胡晓军、李玉兰、王洋 光明日报通讯员薛斌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4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