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加强教育扶贫机制建设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加强教育扶贫机制建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1-27 04: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锋(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北京市海淀区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和保定市的贫困县签署了携手奔小康结对帮扶协议。结对帮扶以来,教育“铺轨”助推脱贫列车跑出了“快节奏”。建设稳定长效的教育扶贫机制,为巩固教育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已成为对口帮扶的长期目标与重要任务。

  优化学校定点扶贫长效机制,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知识匮乏是比物质贫困更深层的贫困,是贫困的“病根”。治贫先治愚。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教育的作用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鉴于此,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彻底解开“穷扣子”,摘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海淀区名校通过将自身特色优势与定点扶贫县发展短板相结合,把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经验等要素送到贫困地区,通过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切实增强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针对贫困人口缺乏脱贫意识、动力与能力的现状,将扶贫的重点放在扶智、扶志上。依托教育资源优势,海淀区组织4所学校与张家口市赤城县4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采取“点对点”“一帮多”的方式,定点结对帮扶。海淀区的优秀教员通过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和专题讲座的形式为赤城县注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海淀区教工委先后派遣59名优秀教师到赤城县支教交流,区教师进修学校为赤城县中小学近400名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300多名中小学新任教师开展培训,对全县中学、小学、幼儿园校长进行职业培训。在教育精准扶贫推动下,通过人才之间技术技能的交流转移,海淀区的教育优势逐步传导到赤城县,相关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建好用好“控辍保学”科学机制,斩断贫困代际传播链条。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是2020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进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题中应有之义。办好农村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须将“控辍保学”作为一项常态化重点工作落实好。建好用好“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包括辍学学生行政督促复学机制、入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督导检查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努力实现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目标。近年来,海淀区与当地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贫困学生家庭登记、宣传等工作对接机制,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数据共享机制,精准摸清各学段适龄人口入学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情况、因学致贫家庭学龄子女就读和异地就读学生受资助情况,同时与贫困学生家庭建立“一生一卡、一生一策、一教一帮”工作机制,与学校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动态考察机制,与驻村工作队建立贫困学生家庭定期研判机制。只有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治懒治愚、拔掉穷根。海淀区一大批优秀教师积极参加援冀支教项目,在贫困学生中广泛开展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职业准备、生涯规划、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教育培养,激发贫困学生树立奔向美好生活的坚定志向,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完善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机制,实施“造血式”扶贫。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教育扶贫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客观上要求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扶贫格局,促使多元化主体协同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为教育精准扶贫贡献不竭力量。在政府主导下,各单位、各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资源优势,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加大信息化硬件设施投资力度。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浪潮中,教育也正在进入科技驱动的时代,教学的方式、内容、管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大幅提升教师队伍能力,全方位提高贫困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教育扶贫从“输血”模式到“造血”模式的转变。海淀区坚持科技赋能,助力教育资源共享,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河北省贫困地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尝试通过建设无线校园、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等方式着力提升贫困地区教育领域信息化能力。例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与赤城县样田小学拉手结对,为样田小学建设新校区,搭建录播教室,实现两校间远程教学互动。在河北省保定市,来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的老师以信息技术学科为切入点,对塘湖中学、狼牙山小学等学校的教师进行了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强化考核督查问责机制,夯实提升教育扶贫实效的政策保障。构筑教育精准扶贫考核督查问责机制是确保教育扶贫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推动扶贫工作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建好用好考核督查问责机制,具体包括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政策落实监督机制、经费去向监督机制等方面。建好用好考核督查问责机制的目的是确保教育在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切实发挥基础性、根本性、持续性作用。近年来,海淀区与帮扶的贫困县相关部门不仅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学、接受资助及就业等情况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督查、督导的重点,而且将其确定为教育扶贫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依托信息技术为教育扶贫开发督查、督导提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并通过建立政府监测机制和群众监督机制,深化年度教育扶贫工作逐级考核督查问责制度,综合运用联合督查、暗访督查、调度督查、电话督查等方式,推动教育扶贫工作不断深入,确保教育扶贫成效切实提升。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27日 06版)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