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融入城市发展的朝阳实践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融入城市发展的朝阳实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2-18 03: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景华 董 城

  近日,2020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在北京市朝阳区举办。论坛上透露,国家文创实验区已聚集文化企业3.48万家,转型升级59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在文创实验区的辐射带动下,朝阳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6.8万家,居北京市首位。

  “十三五”期间,作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朝阳区大力推进国家文创实验区建设,全面构建文化产业改革创新体系,优化营商政策,创新金融服务,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及协同发展,探索出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发展经验,成为引领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

  活力释放,文化产业持续发展

  2014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战略合作,以北京CBD-定福庄一带为核心承载区,共同推动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简称“文创实验区”)。

  经过几年的发展,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各项指标不断攀升。目前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3.48万家,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1.88万家,文化市场保持了繁荣活跃的状态。

  2019年,文创实验区1111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1362.2亿元,同比增长7.5%。区域内汇聚了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上市挂牌企业,5家文化类独角兽企业,164家文化类总部企业,文创实验区正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目前,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999家,占北京市的38%,注册企业数、规模以上企业数均居全市首位,汇聚了蓝色光标等77家上市文化企业,阿里文娱等253家文化企业总部,成为全国文化品牌企业总部基地。

  腾笼换鸟,转型升级59个特色文化园区

  朝阳区不仅商业繁荣,而且工业发达,既是全国老旧厂房的重要聚集区,也是保护利用的先行区。近年来,文创实验区深挖文化富矿,加快腾笼换鸟和转型发展,通过工业厂房改造利用、传统商业设施升级、有形市场腾退转型3种方式,转型升级59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总建筑规模381.4万平方米,形成了“文化产业融入城市发展的朝阳实践”,其中郎园、莱锦、懋隆等园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老旧厂房腾笼换鸟品牌园区。

  今年,北京市首批认定了98家市级园区,朝阳区32家榜上有名,其中实验区16家,彰显了文化产业园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朝阳区持续实施“百园工程”,推进园区社区化,鼓励文化产业园区开辟体育场馆、城市书房、美术馆、电影院、博物馆等公共服务空间,举办文化节、文创市集等,打造“10分钟文化休闲体验圈”。2020年朝阳区首批认定10家文化事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推进“城市文化公园”建设,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聚焦服务,协同发展提升引领作用

  “十三五”期间,文创实验区保持“试验田”定位,加强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和经验共享,率先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累计为朝阳区1080家文化企业提供贷款融资175.28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三分之一;建成北京市首个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推动“政策+金融”产业促进机制发挥效力;设立北京首支区级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投资了一批文化精品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深入实施“文化+”战略,促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领军企业入驻园区,文创实验区的创意氛围和文化活力得到不断提升。

  同时,文创实验区积极探索协同发展之路。与行业协会、高校联手,成立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国际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联盟等,推动国内外文化产业园区的交流与发展。目前文创实验区东郎、竞园、锦珑、北服创新园等园区已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等地设立分园区,郎园、北京电影学院文创园等园区在天津、杭州、长春等地建立连锁园区。

  首创郎园总经理赵春燕告诉记者:“首创郎园积极探索创新文化产业运营模式,郎园的每一个园区都成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城市文化公园和文化新地标。目前郎园运营模式和理念已在各地推广,并在杭州、乌镇、厦门多地实现了品牌运营输出。”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8日 04版)

[ 责编:刘洋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