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广西河池市:基层扶贫干部何以成“精锐之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广西河池市:基层扶贫干部何以成“精锐之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2-29 04:3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黄开均

  在脱贫攻坚战中,广西河池市4338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开赴千山万弄,4.58万名干部与17.6万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4年间,累计实现70.22万贫困人口脱贫、625个贫困村出列、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把最有能力的干部派到最难的地方,让他们在最苦的环境中历练成长。随着一个个极度贫困堡垒的攻克,一批干部在脱贫“熔炉”中淬炼成“精锐之师”。

  扶贫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情怀

  户外寒风料峭,但在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祥兰村食用菌基地,2018年到祥兰村开展工作的驻村第一书记韦智谋正带着农户采摘食用菌,忙得热火朝天。

  2015年,祥兰村554户2275人中,贫困户占353户1594人,贫困发生率达53.40%。由于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山高路险,交通闭塞,地理条件恶劣,村里没有产业,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群众生活十分困难。

  为破解制约祥兰村发展难题,韦智谋深入村屯及贫困户家中,精准实施扶贫计划,带领村干部破解水、电、路、房等“瓶颈”问题,并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在韦智谋带领下,村里完成了6条屯级路建设、7处人饮项目建设、8个屯的屯内道路硬化、修通4条生产道路、完成5个污水处理项目,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

  “扶贫不是条条框框,不是冷冰冰的脱贫数字,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情怀。”韦智谋说,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要筑牢“责任意识”和“主角意识”,沉下心、敢担当、勤作为,才能让贫困户精准脱贫。

  村里基础设施上来了,如何帮助村民有就业、有稳定收入?韦智谋与村干部达成共识,借助祥兰村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食用菌、小谷鸡、桑蚕等生态扶贫特色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这几年,我们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路通了、房子好了、饮水安全了……”祥兰村脱贫户廖克战告诉记者。至2020年年底,祥兰村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

  深入基层一线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新安村是一个仫佬族聚居村,11个自然屯散落在大石山区各个山坳里。当地村民缺水缺了几百年,水利部门找水源近30年,家庭水柜也建了不少,但饮水问题始终未能根本解决。

  “下来驻村,我就是想为群众干点儿事。”2018年3月,来宾市新华书店派罗代欢到新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帮助群众找水,罗代欢在山里兜兜转转两年,先后打了3口井,要么没水,要么出水不稳定。最后,他和工作队员在5公里外的长春村找到了一个水源充足的溶洞。

  今年,新安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启动。后盾单位资助15万元,为新安村农户安装入户管道、水龙头、水表。不到一个月时间,溶洞被下挖60米、泉水扬程400米,通过18公里管道,送入新安村239户群众家中。

  有了稳定的水源,新安村有了发展产业的底气。目前全村油青蒿种植面积达850亩,种植牧草45亩、构树40亩,存栏牛256头,肉牛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

  “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两年多的驻村工作,罗代欢感觉自己能力变强了,“群众意识进一步增强,知识面进一步扩展,问题处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一鼓作气、迎难而上,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正是河池广大扶贫干部担当作为的缩影。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河池市突出强化“全要素”激励,把精锐力量充实到扶贫一线干部队伍中,选用能战之将,厚待担当之士,一名又一名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被选出来、用起来。

  今年5月,刘振宇从北京语言大学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永安镇安兰村担任第一书记。“他进村第一天,走了6公里的山路,来看我家的房子建得怎么样。”如今住进稳固砖混平房的卢荣登仍感激不已。

  为让刘振宇安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今年8月,妻子带着女儿住进了安兰村。“从首都来到瑶山与当地群众并肩战贫,让我收获了历练和成长。”刘振宇说,在脱贫攻坚中,安兰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群众感情培育得更深,把群众力量凝聚得更强,尽心尽力办好群众的每一件事。

  “今年全村预脱贫133户776人,现在已经全部完成任务,安兰村实现贫困户‘清零’目标!”刘振宇自豪地说。

  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

  “陈书记给群众做了很多事,我们的收入变化非常大。”提起第一书记陈祥达,养蚕大户罗彩艳赞不绝口。

  罗彩艳曾是凤山县金牙瑶族乡外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让罗彩艳如期脱贫,陈祥达想方设法帮她家改良桑蚕品种,争取化肥、桑苗等补助,并联系爱心企业帮助建设茧房。如今,罗彩艳家仅种桑养蚕一项,年收入就有2.2万元。

  “全村408户贫困户,我都一一走访,针对不同贫困户的不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脱贫计划。驻村两年多,所有贫困户加起来走访了1500多次。”陈祥达说,心中怀有群众,才能把群众的事做好,把农村工作做好。

  在后援单位的支持下,外里村争取到了364万元修路装路灯,25户贫困户申请到6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2019年,外里村实现整村脱贫;今年12月,外里村贫困户全部“清零”。

  “广大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能干成事,离不开河池市打造的‘全链条’配套机制——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关爱向下,激励向下,日益完善的政策措施不断激励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主动担当作为。”河池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为了延长制度“链条”、做大政策“礼包”,河池市对接中央和自治区系列文件,配套完善职级晋升、评先奖优、绩效激励等15项举措,同时对基层干部反映比较集中的体检制度落实难、抽调借调干部多、干部交通保障难等76条意见建议,采取8个方面措施,研究解决制度政策推进执行的“中梗阻”问题。

  一系列激励举措,充分激发了脱贫攻坚一线干部队伍的斗志和干劲。近年来,河池市共选树表彰1186名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表彰基层党组织98个、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199名,嘉奖市直机关事业单位614人;提拔、重用、晋升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549人,及时为28名敢担当的干部容错,为115名被诬告的干部澄清正名。

  “组织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有为者有位,是我们埋头实干、接续奋斗的动力源。”一位获晋升的干部如是感言。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9日 04版)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