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走近文艺家】
作者:褚诗雨
担任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的他,不仅是业界知名舞蹈艺术家,更将艺术触角伸向音乐剧、话剧、歌剧、地方戏曲等不同领域,创作出《荷花赋》《大三峡》《王昭君》等经典作品。他擅长挖掘本土文化素材,其作品就像他那浓浓的乡音一样,散发着明显的荆楚特色,满载着对本土文化的深情厚谊。
梅昌胜近照 光明图片
“我不愿意重复别人,更不愿意重复自己,我希望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独一无二。”2020年12月初,音乐剧《太阳照在屋顶上》在湖北恩施公演。这部扶贫题材剧跳出了同类题材的老套路,没有正面聚焦扶贫干部、大学生村官等群体,而是剑走偏锋,用一个丑角来支撑全剧,把大家主观意识里认为不可能是男一号的角色拿来作为核心人物。
本已脱贫的“田根生”眼馋精准扶贫政策,起了歪心思骗取了贫困户的身份。在一连串让人啼笑皆非的戏剧冲突中,“田根生”终于在扶贫干部等人的帮助下挺起了腰杆。这样的人物和情节设置与总导演梅昌胜在扶贫攻坚一线采风时的见闻十分一致。
多年的采风和创作实践让梅昌胜认识到,现实生活是复杂的,生活中的人物也是立体的。他相信真实呈现比夸张表达更有穿透力。这次执导《太阳照在屋顶上》,他再次将自己的经验用于其中:重视角色的性格表现和心理体验。“田根生”有着多面性的特点,他思想虽落后,但情感真挚,朴实厚道,具有教育改造的余地。根据梅昌胜的要求,演员塑造的“田根生”的形象,基本上做到了外滑内实,且在分寸把握上富有节制,演出了这个角色真正的内心独白。
梅昌胜来自湖北武汉,一口浓重的乡音,抑扬顿挫的音韵和他笔下的故土乡情一样,让人听之难忘。他深爱着哺育他的那片热土,总爱用艺术的彩笔描绘那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他擅长挖掘本土文化素材,他的作品就像他那浓浓的乡音一样,散发着明显的荆楚特色。
创作反映端午文化的民俗情景歌舞剧《大端午》时,梅昌胜到农村采风,秭归农民的一段随意歌唱吸引了他的注意,后来被他用到了剧中,将一个内容丰富、风情迥异、特色鲜明的端午文化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梅昌盛说,这种没有刻意修饰的原生态表达散发出乡土气息,具有唯一性,这些是用专业技巧唱不出来的。
除了脱贫攻坚,过去一年,湖北大地上最值得人铭记的莫过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是武汉人,疫情暴发时我就在武汉。疫情的严峻,人性的光辉,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些在平时是很难感受到的。”七月武汉解封,梅昌胜立马奔赴吉林,争分夺秒地开始编排反映武汉抗疫故事的吉剧《情感快递》。看到演员们的表演,他仿佛看到疫情之下武汉人的身影,“我赋予演员的,正是我自己最真实的经历和情感”。
高产、感情丰沛、作品形式多样是梅昌胜身上的标签。他遍访华夏大地的旮旯角落,将点点滴滴的灵感用艺术的形式再现。武汉解封后的半年时间里,他忙得脚不着地,每天不是在埋首创作,就是奔波于采风排练的路上。舞剧、歌剧、音乐剧、地方戏……短短半年时间,梅昌胜就跨越了多种艺术形式,创作出《情感快递》《太阳照在屋顶上》《乐园》等多部不同类型的作品。
曾有人好奇地问梅昌胜:作为一个舞蹈编导,为什么能够跨界驾驭如此多的艺术形式?梅昌胜对此自信地一笑:“为什么不能跨界?我的艺术基因,我的经验积累,我感情表达的需要,都让我自然而然地走到了更广阔的天地里。”除了自身的艺术基因和长期的经验积累,频繁成功跨界也得益于他创作时的大局观:面对一部情节相对复杂的戏,他的做法是,先将剧中的脉络梳理清楚,然后逐步找出相匹配的“对手戏”角色,并将他们按主次排序一一处理。在遇到几条线叠置时(正能量、负能量、爱情、亲情等),他会迅速找出其中的主线,并将几条副线作为陪衬,辅助主线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梅昌胜自幼学习舞蹈,打下了扎实的舞蹈基础,还在戏曲剧团练过基本功。后来,他进入北京舞蹈学院系统学习了舞蹈编导知识,并在武汉大学戏剧戏曲学院研究生专业学习了戏剧学。工作后,梅昌胜报考了复旦大学语言文学自修班,利用周末从武汉坐8个小时的火车到上海,上一整天课后,连夜返回,前后三年,直至完成学业。丰富的经历,扎实的基础,专业的训练,赋予了梅昌胜“玩转”艺术的底气。在编创舞剧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舞蹈这一种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其情感表达的需求。艺术是相通的,梅昌胜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更丰富的艺术形式,音乐剧、话剧、歌剧、地方戏曲,这些都成了他内心情感体验外化的手段。
不过,梅昌胜内心深处还是最钟情舞剧,他说:“歌之咏之不足,而舞之蹈之。就表达情感而言,舞蹈比其他艺术形式来得更痛快。”然而,舞者很辛苦,大都从小接受训练,并在不断的伤痛中挥洒着青春,而当青春逝去,这门艺术又开始离你而去。作为前辈,梅昌胜希望对热爱舞蹈艺术的年轻人说,“舞蹈绝对值得去热爱和享受,但如果发现舞蹈无法支撑个人生活,不妨将其当作终生的爱好”。
当你读到这篇文章时,梅昌胜或许正奔走在大江南北收集创作素材,或许正在排练厅里全神贯注地指挥排练,或许正在书房里斟酌作品的细节。他的日程表总是满满当当,但只要沉浸在艺术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与才华,于他而言,便是无上的快乐。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7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