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百年奋斗初心弥坚 辽宁振兴擘画新局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百年奋斗初心弥坚 辽宁振兴擘画新局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11 03: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贾玉明(沈阳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百年来,关东热土上,革命风云激荡,改革发展激情澎湃。在党的领导下,辽宁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承载惊心动魄的革命历程,展现热火朝天的建设图景,体现改革开放敢闯敢试的魄力,进行着新时代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高举理论旗帜,坚持人民至上,赓续精神血脉的时代印记与奋进底色。百年初心照耀奋斗路,辽宁汲取奋斗之力,砥砺谱写创业振兴新篇章。

百年奋斗初心弥坚 辽宁振兴擘画新局

    了解更多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

  始终高举旗帜,科学理论指引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中央很快派人到辽宁宣传党的理论,组织发动群众,成立党的组织。1924年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作为辽宁境内第一个党支部成立,1927年在沈阳设立中共满洲省委,党在辽宁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传播,促进了工人思想觉悟的提高。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举起坚决抗战的旗帜,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各地党组织奋起响应,组建和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中华民族的抗日先锋,谱写了14年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史。

  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从未停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指导下,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交出了令人惊喜的建设答卷。鞍钢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在党的领导下广泛深入发动干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953年底,“三大工程”提前建成并全部投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解放思想的步伐不断加快,辽宁率先在股份制、租赁、出售、破产等改革形式上进行大胆尝试,为全国国企改革提供了参考范例和经验借鉴。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科学运用辩证的、历史的和发展的眼光,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深入分析东北地区维护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就东北、辽宁振兴提出了“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和补齐“四个短板”、攻坚“六项重点任务”的要求,成为新时代辽宁振兴的行动纲领。辽宁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深学深悟,真信真用,深刻领会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自觉从创新思想中明晰行动指南和决策部署的核心要义,持续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韧劲,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

百年奋斗初心弥坚 辽宁振兴擘画新局

    辽宁省丹东市獐岛村。新华社发

  坚持人民至上,忠诚践行初心使命

  心系人民,筑牢执政根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生动写照;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是百年大党不断走向成功和胜利的法宝。党中央始终心系辽宁人民,关注辽宁发展,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进棚户区改造、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东北振兴,关注辽宁发展,通过考察、座谈、批示等方式,多次为辽宁振兴把脉定向、开出良方。

  依靠人民,汇聚磅礴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开拓事业新局面。”在解放战争中,以辽宁为主战场的辽沈战役以少胜多,正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成就了辉煌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中开始生产建设,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创造潜能得到极大激发。辽宁地区作为全国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前沿,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广大人民满腔热血、忠诚担当、倾囊相助。

  造福人民,践行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辽宁省委、省政府立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认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异、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取得可喜成绩。连续多年将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改善,将振兴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着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各项民生事业,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道路,倾心呵护绿水青山、蓝天碧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百年奋斗初心弥坚 辽宁振兴擘画新局

    沈阳市浑河两岸风光。新华社发

  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勇于开创振兴新局

  慷慨赴难,发出民族抗战的救国先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无数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人物以如磐的信念、钢铁的意志和火热的激情开拓前进道路。九一八事变当天,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中共满洲省委连夜奋笔疾书,第二天即发出了抗战第一声——《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出的第一份抗日宣言,极大鼓舞了人民抗战的勇气,辽宁率先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

  艰苦创业,奠定国家建设的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局面,共产党人发扬艰苦创业的实践品格,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前提和物质基础。“一五”时期,在党的领导下,辽宁承担了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的24项,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石油、煤炭、电力、建材等行业为主的重工业体系。“二五”时期,辽宁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关怀支持下,辽宁生产制造了一大批“大国重器”,创造了1000多个“共和国第一”,为建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涌现出雷锋、孟泰、王崇伦、蒋新松、罗阳、姜妍、李超、唐云鹏等3000多名全国劳模和先进典型,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自强不息,开拓创造、敢闯敢试的优良品格。

  勇于创新,推进振兴发展的时代新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要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把握先机、抓住时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笃定前行、实干作答。辽宁省委、省政府坚决破除旧的体制机制、传统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束缚,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的要求,走创新路、吃创新饭,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让科技创新成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最大发展增量,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以高水平制度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激活“老”的优势,提升“原”的价值,培育“新”的力量。在修复政治生态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努力涵养发展生态,秉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理念,优化营商环境,推介产业优势,形塑人文气象,聚焦“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治理目标,合力攻坚,以主人翁、建设者的姿态倾心塑造辽宁新形象。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在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程中,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营养,把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转化为新时代奋进的力量。辽宁省委、省政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尽责,切实“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形成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的鲜明导向,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全面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不断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辽宁新贡献。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1日 08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