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日前,北京卫视推出大型文化类慢综艺节目《书画里的中国》,节目立足首都文化资源,邀请专家深入解读经典书画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科普书画中蕴含的茶、古乐器、雕塑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以情境演绎的方式再现历史故事,以潮流化的形式带领观众解读国宝级书画,综合多种创新技术手段还原书画名作,直观展示名画艺术精髓。《书画里的中国》积极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与传承实践,在价值表达上以古鉴今,在视觉呈现上强调技术赋能,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彰显了北京卫视作为主流媒体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的价值担当和历史使命。
一、探秘式科普,深耕古都文化土壤
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深耕优秀传统文化,立足首都文化土壤,借春日之旅鉴赏中华书画艺术瑰宝,通过赏析名作解码书画里的秘密。节目邀请演艺界明星、多位书法大家、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嘉宾,每期以不同主题开设“茶画会”,从不同角度鉴赏和解构作品的艺术价值,深入浅出地讲解书画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知识,带观众揭秘隐藏在画中的冷知识。例如5月28日播出的节目以“知音”为主题,邀请青年演员、古琴演奏家、书法家协会专家学者、知名评论员等嘉宾共同品鉴古代文人的知己之情,科普《伯牙鼓琴图》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故事,品味《紫金研帖》中米芾与好友苏轼的深厚友谊,在古琴曲《流水》《广陵散》的演绎中感受“高山流水觅知音”的风流传奇。节目通过提问巧妙设置悬念,以好奇心驱动带领观众深入解读画作,让观众在不断“探秘”过程中勾起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在专家“揭秘”的过程中感悟附着在书画中的文化传承,让观众在与古典文化对话和思想碰撞的过程中领略古书画的魅力、读懂书画的内涵。
节目立足首都的历史文化资源,选择在现为北京艺术博物馆的万寿寺中录制节目,在具有代表性的地标性文化建筑中赏析名家名篇,为作品内涵的延伸打造有意境、有历史的讲述地,丰富节目的文化底蕴与艺术质感。4月20日,《书画里的中国》在节目录制地万寿寺开展了一场慢直播活动,展示修缮后的古寺新貌,带观众云赏古都文化地标、欣赏万寿寺美景、感受古寺文化氛围,借助游览文化地标的多样场景探寻艺术瑰宝背后的历史故事,凸显古都文化、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质。
二、剧情式演绎,搭建古今对话桥梁
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采取多元方式全新演绎传统文化,通过情境演绎再现历史,实现了历史故事的新表达;通过探寻传统文化基因,与传统文明沟通对话。节目以观众更感兴趣的方式讲述书画背后的故事,邀请明星嘉宾复现历史故事,让嘉宾“走”进历史,成为书中人、画中人。例如6月4日播出的节目以“至情”为主题,分享名家书画背后的人间深情,节目邀请飞行嘉宾王晴化身洛神,“穿越”到《洛神赋》中,讲述曹植与神女洛神倾诉自己思念亡妻崔氏的故事,再现曹植和洛神的相识故事。节目将久远的历史置于鲜活的故事中,让历史通过现实演绎“来到”当下,让今人以当事人身份“回到”过去,让观众置身其中,跟随不同作品“穿越”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加真切地感悟历史、感受中华文明。
《书画里的中国》将当代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化解构,积极搭建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对话的桥梁与纽带,实现古今双向互动。例如4月30日的节目以“共美”为主题,鉴赏四幅与古代女子有关的国宝级书画,从《宫乐图》中女子的穿衣、妆容、行为举止等细致分析了古典女性之美,探讨古今审美流行的差异与时代变迁;通过唐代诗人杜牧《张好好诗》中主人公的坎坷经历和归宿,深入探讨两性关系、女性地位等话题。节目以古鉴今、借古喻今,通过嘉宾的沉浸式探访和发问引导观众思考,从历史典故中挖掘女性价值、女性力量等时代议题,将历史文化投射进现代生活,实现了传统与当代的跨时空对话与交流,拉近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观众的距离,拓展了节目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彰显主流媒体文化综艺类节目的价值引领。
三、技术化还原,再现历史故事场景
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采用数字绘景、3D复现等多种技术再现名画艺术,动态呈现古典文艺作品,打造鲜活、动感、栩栩如生的文化符号,为讲好书画故事提供更多细节和意境,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场精美视听盛宴。例如在4月23日播出的首期节目中,节目开场使用3D复现技术让嘉宾与清朝宫廷画作《胪欢荟景图册》的“香林千衲”融为一体,通过镜头变换,实现了由虚入实、古今交织的画面效果;运用动画技术“复活”《早春图》,让古典名画中的人、景、物动起来,生动呈现了一家人春游还家的场景;使用3D技术带领观众和嘉宾一同入画,走进《虢国夫人游春图》,近距离观察人物神情和马匹装饰。节目通过技术复原、放大画作细节、细致描绘古人的生活意趣和思想情感,再现了一幕幕历史场景,让古典书画更立体、更真实,让历史更加可亲可感,为观众提供了逼真的视觉效果体验,带领观众近距离触摸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明,打破了传统文化遥远、陌生的刻板印象,完成了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朝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