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论坛】
作者:付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吕鹏(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日前,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年均新增农村网商(店)100万家,培育30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经营农产品的公益性市场地市级覆盖率从40%提高到60%。《意见》从供给、需求以及供需联结等多个环节全面发力,为“十四五”时期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农村消费提质扩容做出详细部署。
县域商业体系是县域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的农村市场网络不仅为农村输入了农户所需的生活日用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这个商业体系也发挥了重要的生产服务功能,是农副产品、农村手工艺品等乡村特色产品实现城乡流动的重要通道。从社会学来看,农村社会的市场结构不仅发挥着经济功能,而且是地方性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市场体系的存在,农村地区能够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
县域商业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温州人一方面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了工副业等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建立了诸多专业市场,建立起面向全国的市场流通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所谓的“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浙江省依托专业市场的带动,形成了众多中小企业乃至家庭经营广泛参与的块状经济,也在这个基础之上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
目前,中国乡村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许多地区发展起多元的特色产业,打造了包括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以及休闲农业在内的多元乡村产业体系。随着特色产业的兴起,农业产业链不断延长,农村业态不断丰富,农户收入不断提高。但是与传统农业相比,特色产业是高度市场化的,特色农产品、特色产品往往对市场体系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县域培育成熟的商业体系是特色产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一些地区,商业体系不健全,成为阻碍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因素。比如,有的地区种植食用百合,但百合在开挖后若不特殊处理就会很快氧化,从而导致百合折价。因此,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能力是这类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前提条件。再比如,我国很多地区把茶叶作为带动乡村发展的主导产业,茶叶产业的参与性十分广泛,很多农户在茶叶的种植、采摘的环节中,提高了收入。但是茶叶生产离不开一套市场体系的配合,从而弥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鸿沟。这些市场主体在产业体系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他们收购茶农的鲜叶,进行初加工,然后利用他们与外部更大市场体系的联系将茶叶分级销售。
《意见》力图通过发展县域商业体系,实现县域消费、县域产业“两繁荣”。这意味着,县域商业体系一方面要牢牢把握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生活的方向,把县域商业体系打造成为城乡融合的纽带,实现工业品从城市流向乡村。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目的,把县域商业体系打造为带动县域产业发展的引擎,通过商业体系链接县域内的广大特色产业经营者,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发挥县域商业体系在带动县域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需要各地因地制宜提升县域商业体系的水平。推动县域商业体系的现代化,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大交易市场、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县域商业从业者、市场主体的专业技能培训。推进县域商业体系的数字化,充分利用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推动数字平台企业与县域产业体系深度融合,通过“数字下乡”实现“农货上行”。推动商业体系的品牌化,满足消费升级对农产品提出的更高要求,实现乡村传统产业形态提档升级,为市场提供优质、标准化的产品。推动县域商业体系的适农化,商业体系与乡村产业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也需要乡村产业在经营模式上根据市场需要完成改造,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等商业体系与乡村产业的长效链接机制。此外,还要推动县域商业体系的有序化,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和商业体系治理力度,确保县域商业体系的有序发展。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5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