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为什么要坚决反对不良“饭圈文化”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为什么要坚决反对不良“饭圈文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8-25 06:4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时代需要健康的审美观①·文化评析】

  作者:戴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近期,饭圈失范、流量“翻车”事件屡屡发生,现实中粉丝挤碎机场扶梯玻璃、为明星打榜投票把大量牛奶倒掉、粉丝为维护自家偶像互相谩骂攻击……应该说,不良饭圈文化已日渐成为当下社会环境中的严重不和谐音。同时,在新媒体时代,借助网络传播,不良饭圈文化造成的恶劣影响与舆情冲击力更大,传播也更快更广,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饭圈文化即粉丝文化,用以概括大众流行文化中的发烧友现象。最初的发烧友,往往指那些对某种流行文化或者小众艺术特别醉心、专业程度高、艺术修养优秀的一批人,发烧友对所痴迷的乐手、歌手、影星的演奏演唱与表演如数家珍,见证了大众流行文化的强大魅力。从相对小众的发烧友文化到大众粉丝文化的过渡是自然而然的,背后是文化工业的巨大推动力量。反过来,粉丝文化对包括网络小说、影视剧、综艺节目在内的文娱产业无疑也有着很大的助推作用,二者相互作用、彼此成就。粉丝怀着巨大热忱,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追星,沉醉于特定的影视作品,相互交流、深化理解、彼此激发二次创作,这些都很自然,无可非议。

  然而,凡事有度,过犹不及。饭圈文化一旦失去理性、过度失序乃至走向极端,或者是恶趣当道、病态演进,违背公序良俗甚至逾越法律规范,就需要反思、抵制与大力纠偏了。

  不良饭圈文化的恶劣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对影视业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消极作用。不良饭圈文化其实就是偏执文化,粉丝对自家明星爱屋及乌,认为偶像高于一切,“颜值崇拜”“颜即正义”等审美观使其无法客观看待、评价偶像明星的表演水准与作品品质,重偶像本身而轻作品内涵及其艺术水准。粉丝的群体性与强烈认同感在网络上会形成巨大声势,进而对影视作品社会评价的客观理性形成极大干扰。同时,不良饭圈文化并不满足于也不会止步于“圈地自萌”,而是“行动的”“分工的”,具体表现如为支持自家偶像,粉丝们不断制造“虚假大数据”。网络大数据本来有助于克服小数据的系统性偏差与随机性偏差,有利于建立相对科学客观的影视评价体系,然而,不良饭圈文化却将这种集体狂热裹挟进娱乐资本的商业操控中,从而使得大数据严重失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不良饭圈文化的破坏作用脱不了干系。

  其次,不良饭圈文化对明星养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方面在近期几位流量明星的“翻车”事件中可见一斑。缺乏起码理性约束的粉丝群体恰如决堤的洪水,不只让粉丝个体迷失、沉沦,也助推着流量明星们自我膨胀、忘乎所以。看似对偶像明星百般呵护、无限宠溺,其实是“毁”人不倦,金钱供养、无底线膜拜让流量明星们不必用心磨炼表演功力,也不用加强艺德艺品的修养,不断走向骄矜堕落,“翻车”是早晚的事。

  再次,不良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审美引领与价值观引领造成负面影响。青少年时期,原本处于“立人”、成人之际,不良饭圈文化的恶趣味、病态化、走极端,借助声势浩大的娱乐狂潮,给青少年造成的影响势必是畸形扭曲的,不利于青少年提高辨别力、提升判断力以及树立正向积极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受不良饭圈文化影响的青少年,热衷于通过供养、追捧流量明星来获得自身的存在感,崇拜明星戏内戏外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生活状态,而不再崇拜、追求科学家、医生、教师、警察等社会主体人群的专业高度、职业意识、人文情怀与奉献精神,更不屑于普通人以诚实劳动获得美好生活、赢得自尊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长此以往,不良饭圈文化毁掉的将是整个一代人,污染的是整个社会风气,败坏的是整个社会肌体和民族精神。

  总之,不良饭圈文化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负面因素,不仅对大众流行文化本身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制约了影视行业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对我们主流文化的地位、构成都有着较强的消解作用,不利于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青少年形成主流价值观念所倡导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与文化观。这就是我们反对不良饭圈文化最重要、最根本的理由。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5日 16版)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