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博探秘㉑——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
地处粤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中间地带的广东省英德市青塘镇,喀斯特地貌发育,岩山寨为青塘镇南部一座相对高度约40米的石灰岩孤峰。
2017年,考古人员围绕青塘遗址周边开展考古调查,在岩山寨顶部、坡面、数个石灰岩溶洞内,以及山体外围的岩背、石尾头等台地,先后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磨制石器等文化遗物。
岩山寨遗址远眺
“发现于2017年的岩山寨遗址,是目前广东唯一在石灰岩孤峰顶部、山体多个溶洞和外围台地均发现丰富遗存的大型先秦聚落遗址,由分布于多个不同地貌部位、不同性质的地点组成,表现出较为独特的聚落形态特征。”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锁强介绍,岩山寨遗址是目前所见岭南地区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填补了岭南地区文明起源阶段聚落考古的空白。
出土文物标本1300余件
自2019年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在岩山寨石岭、望北岩及岩背等三处地点共发掘近1400平方米,清理出墓葬、灰坑、柱洞、房屋、火塘及烧土遗迹等遗迹,出土陶器、磨制石器、玉器、青铜器、人骨及木质遗存等各类文物标本1300余件。
刘锁强介绍,岩山寨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含居住区、墓葬区等多个功能区。居住区发现大量灰坑、柱洞,也夹杂少量墓葬,可见居住生活和丧葬并未完全分开。
石岭(岩山寨顶部)地点发掘现场
“在岩山寨顶部石岭地点,揭露面积425平方米,清理出墓葬3座、灰坑31个、柱洞30余个,出土陶器、磨制石器、玉器等文物标本近300件。”对此,刘锁强表示,该地点可能为临时性活动地点。同时,考古人员在发掘面积50平方米的望北岩地点发现火塘、活动面等遗迹,出土数量庞大、个体较大的陶器群,“由此,我们初步建立了岩山寨遗址的遗存分期框架”。
望北岩地点出土陶器分期示意图
史前岭南等级最高墓葬之一
目光转向目前已揭露近900平方米的岩背地点,考古人员在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66座,另有灰坑、柱洞、烧土遗迹等遗迹单位,出土玉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人骨及木质遗存等文物标本近1000件。专家认为,岩山寨遗址岩背地点是遗址内集中分布的墓葬区,已初步确认的墓葬区面积约4418平方米。
岩背地点发掘现场
“在66座墓葬中,可见一次葬、二次葬和迁出葬现象,二次葬多见烘烤墓壁及底部铺垫炭灰习俗,少数墓葬保存了木质葬具残痕,这在岭南的同类遗址中极为罕见。”刘锁强提到,随葬陶器组合以鼎、盘、豆、壶、罐为主,石器镞、矛、钺、环、锛及䦆等,玉器有琮、钺、环、玦、璧、锛、锥形器及圭形器等,其中以玉钺为最大宗。
少数墓葬保存有木质葬具残痕
岩山寨遗址出土的玉钺
通过分析墓葬形制,刘锁强介绍,岩山寨遗址墓葬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低等级墓葬仅见零星陶器或石器,高等级墓葬不仅随葬品丰富,且普遍随葬玉器。他说,其中16号墓随葬品超过140件,包括5件玉钺与2件玉环,并发现了岭南地区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的高节玉琮;26号墓则同时随葬有玉琮及玉钺。刘锁强称,岩山寨遗址墓葬为史前岭南随葬品最为丰富、等级最高的墓葬之一。
岩山寨遗址出土的玉琮
此外,考古人员还从岩背地点发现谷物加工的废弃物,遗址居民日常活动带入遗址的杂草遗存,以及食用或加工的坚果、水果的废弃物。谷物类以稻米遗存为主,有少量粟种子。
填补岭南地区文明起源阶段聚落考古空白
“岩山寨遗址是岭南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中心聚落遗址,对于深入研究岭南地区先秦聚落形态演变、早期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刘锁强介绍,岩山寨遗址的考古发现,为环南岭地带及周边地区的早期人群互动与文化交流、史前南中国的高等级社会关系网络、稻作农业的早期传播等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岩山寨遗址岩背墓葬区为史前岭南随葬品最为丰富、等级最高的墓葬之一
刘锁强还提到,岩山寨遗址岩背墓葬区的墓葬形制、丧葬礼俗及随葬器物组合,都具有显著的石峡文化特征。石峡文化以粤北地区为中心,距今四千年至五千年,扮演了文明起源阶段长江流域与岭南地区人群互动和文化交流的枢纽角色。而岩背墓葬区是继石峡遗址后,广东省发现的又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高等级墓地。有专家表示,该发现有助于深入探讨广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葬制葬俗、石峡文化的传播、石峡文化与良渚文化的交流互动等重大历史问题。
谈及岩山寨遗址考古工作前景,刘锁强表示,“这项考古填补了岭南地区文明起源阶段聚落考古的空白,将掀开岭南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的新篇章,进一步揭示岭南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贡献”。(记者 孔繁鑫 李政葳)
更多信息欢迎扫码关注光明网“文博深1°”融媒体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