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对红色精神的追寻与弘扬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对红色精神的追寻与弘扬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4-20 02:4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对红色精神的追寻与弘扬

——评长篇小说《虎犊》

作者:李朝全(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主任)

  温燕霞的长篇小说《虎犊》(漓江出版社、接力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以中央苏区时期的少共国际师历史作为创作题材,塑造了几个红军青少年战士的形象,注重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和斗争经历,生动描写其在战争硝烟中不断成长的过程。

  这部小说以两条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一是杜鸿运和少共国际师一代人的成长故事,一是今天的青年杜思红的经历及故事。“我”杜思红是电视台编导,一个自负同时又有着青春理想的青年,在制作庆祝建党的节目过程中,找到了当过红军的太爷爷的故事。通过与自己父亲杜忆红的交谈,追寻太爷爷走过的路,他逐渐揭开了太爷爷那一代人充满青春热血的战争岁月。一群平均年龄刚过18岁的年轻人,为了理想和信仰而战,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一个个肩并肩、手拉手,前仆后继,英勇无前。在对前辈革命历史发现、领悟和接受熏陶洗礼的过程中,杜思红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与心灵震撼,同时也获得了思想上的启迪。他逐渐成熟起来,开始懂得与人协作共进,甚至勇于舍生取义。当遇到疯牛奔着穿红衣小女孩冲去,小女孩生命危在旦夕之际,杜思红毫不犹豫果断出手,抓住牛角,救下小女孩。他的这一英勇行为无意识中传承了祖辈的荣光。因此,这部小说用家庭血脉关联和家族家风传承与红色历史、苏区历史勾连起来,将家教家风同革命的理想信念、红色精神的教育融会在一起。杜思红的成长既是一种追寻与发现,也是一种传承与弘扬。

  从杜鸿运到他的儿子杜红,再到孙子杜忆红,直到他的曾孙杜思红,一代又一代的杜氏后人都在寻找前辈,实际上也是在寻找自己的精神血脉。杜鸿运身上所集中凝聚的红军精神、苏区精神、少共国际师的斗争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精神资源。他的一代代后人们就在这种对于父辈精神的追寻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精神的涅槃。

  小说的主体部分讲述的是杜鸿运等这群少年红军的成长历程。作者特别选取苏区最艰难的第五次反“围剿”时期作为历史背景。在这个阶段,中央苏区由于受到“左倾”教条主义影响,给红军和党的事业带来了严重挫折。作者集中描写少共国际师这支最年轻的红军战士队伍,表现以杜鸿运、曹远志、白菜梗、曹半夏、欧阳灿、欧阳焕等为代表的年轻战士在战火洗礼下迅速成长并在战斗中成为英雄的故事。杜鸿运原先是老财主的儿子,过着优越的生活。在红军指战员的教育培养下,他渐渐地懂得了红军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并慢慢地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而在真实的战斗过程中,目睹了战友牺牲之后,他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政治上也成熟了起来,同时他和曹半夏的爱情也有了收获。

  爱情故事的续篇颇为动人。曹半夏在丈夫离去以后对爱情顽强守望。一直到99岁去世,她都坚信丈夫一定会活着回来找她。这位红军留下的女人、这个被留下的红军一直都在守候和期盼中艰难地挺了过来。孤儿寡母,带着遗腹子跋山涉水,从赣南一路寻到广西全州,在那里等候丈夫归来,经受了当地财主恶霸的欺凌和艰难生活的考验,最终把孩子拉扯大。她一直坚持四处收集埋葬红军的遗骸,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下五星型的桂花林。这些既看出她对红军的深厚感情,更看出她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曹半夏的故事让杜思红这个懵懂青年受到深刻的启迪,从而开始认真地对待感情。苦难的岁月已经过去,经历时间及岁月磨洗的生活和爱情更加美好。生活在幸福和美好中的人们永远不能忘却峥嵘的革命历史。这就是以杜思红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所应该传承并肩负的初心与使命,亦即红色的精神底色和崇高的革命境界。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0日 14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