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千种野生种质资源在这里“安家”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千种野生种质资源在这里“安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6-20 03: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千种野生种质资源在这里“安家”

——走进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伊犁植物园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李慧

  红色的锦带花、白色的冰菊、粉红色的芍药、五颜六色的鲁冰花开得正艳,野苹果、野杏子、野欧洲李挂满枝头,望峰湖、醉心湖、翠月湖、平宁湖流水潺潺……

  盛夏时节,年近70岁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伊犁植物园主任管开云站在伊犁植物园内,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他带领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伊犁植物园的筹建团队,在祖国最西端建成一座现代植物园,让上千种野生种质资源在这里“安家”,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留下了珍贵基因。

  伊犁河谷里建起现代植物园

  “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漫山遍野的野苹果花,像一朵朵白云绽放在山坡上,美得像一幅画,就下定决心将地址选在这里。”管开云指着伊犁植物园科普馆门前的照片说。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11年4月27日。

  彼时,管开云担任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副所长、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主任。他在工作中发现,虽然该植物园已成为全国最具沙漠特色的植物园,但其收集保育的主要是适应极端干旱的种质资源。“能否建一个植物园,对新疆丰富的种质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保育?”他不断地思考着。

  管开云的这一构想得到了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的支持,并引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的关注。他翻地图、读文献、查数据,跑遍南北疆,将目光聚焦在伊犁河谷。

  位于西天山的伊犁河谷,三面环山,气候温暖湿润,物种资源丰富,保存了大量的植物特有种、珍稀种和孑遗种,被植物学界认定为“中国11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58岁那年,管开云在360公里长的伊犁河谷内,留下了跋山涉水的足迹。最终,他在伊犁州新源县阿勒玛勒镇找到了理想的建园地。在“野果林改良场”,生长着两万多亩原始成片野果林,那里被称为“亚洲野果之乡”。现存的50多种野生果树中,野苹果、野杏、野樱桃李等9种植物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保护刻不容缓。

  没有水,没有路,没有电,在人迹罕至的野果林里建植物园,谈何容易。从30亩的起步区到100亩的核心区,随着一个一个项目落地,植物园面积日益扩大。

  2016年4月,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与新源县签订共建伊犁植物园的协议,推动植物园建设步入快车道。16公里的园区道路、3公里的观光木栈道、2000多亩灌溉系统陆续建成,游客服务中心、观光亭、蓄水湖相继完工,一座现代化的植物园初具雏形。

  眼下,伊犁植物园园区面积达3000多亩,已建成野生果树就地保育区、野生果树迁地保育区、观赏花卉园、药用植物园、果树种质资源圃等5个专类园区,引进培育上千种野生种质资源,达到对外开放标准。

  万亩野苹果林得到抢救性保护

  6月12日是个周末。阿勒玛勒镇村民马莫提江·吐尔逊,专门带着朋友到伊犁植物园参观。“感谢您这个大科学家,要不然,我们的野苹果树都要绝种了!”见到管开云,马莫提江·吐尔逊大步走上前,给了他一个热情的拥抱。

  2014年年底,正忙着筹建植物园的管开云,在园内及周边区域发现,大片野苹果树出现枯死症状。同时,他们接到新源县林草部门的求助,10万亩野果林遭遇大规模病虫害,枯死率高达80%。

  管开云说:“我们当即展开研究,发现病虫害是压死野果林的最后一根稻草,背后的原因是野果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种群无法更新,存留下的都是‘爷爷辈’的林木,抗病性较弱。”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提交了抢救性保护天山野果林天然基因库的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和科技部的关注。

  2016年,科技部正式启动“天山野果林退化生态系统保育与健康调控关键技术”项目,由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牵头,国内12家科研单位联合攻关。5年来,项目团队聚焦野果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野苹果种群更新复壮技术的研发、示范,通过建立野生果树就地保育区等多种举措,让天山野果林重现生机。

  虽然野苹果树结出的果实又小又酸又涩,但在管开云看来,每一棵都是无价之宝:“新疆野果林具有上百万年历史,是一座天然基因宝库,每一株都孕育着无限可能,一旦损毁,培育新品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管开云进一步分析指出,从分子遗传学层面已经证明,现在人们吃的很多栽培苹果都是新疆野苹果的后代。而国内外近50年来培育的1000多个苹果新品种,70%以上的亲本来自国光、富士、红星及金冠,“近亲繁殖”使其在性状上很难再取得重要突破。因此,从野苹果种质资源中筛选优质亲本,对下一步培育苹果新品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两园联合打造国家植物园

  伊犁植物园正式对外开放,在植物学界引起了极大关注。

  今年4月,来自南京中山植物园的郭忠仁,从江苏赶来,加入管开云团队。“我曾走访国内外200多家植物园,像伊犁植物园这样涵盖河谷、荒漠、亚高山、高山等多种地貌,海拔差超过2000米的植物园,几乎没有。”郭忠仁说。

  另外一个吸引他的因素是,管开云曾担任昆明植物园和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负责人,又一手创建了伊犁植物园,他的身上有很多可学习借鉴的经验。

  伊犁植物园建设的初期目标已经实现,但管开云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总有忙不完的事。

  2021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当地群众对我们就地保育不太理解,觉得果实烂在枝头太可惜,就想把野苹果利用起来,要全部摘走。我当时就急了,向上反映后才制止住。”管开云反思后认为,这与科普教育没做到位有很大关系。

  他主动向企事业单位和当地居民提供植物种苗,利用一切机会宣讲保护理念。今年6月7日,管开云走进阿勒玛勒镇中学,为2500名学生做了一场植物科普报告。“为什么有的花是臭的?”“是否有会走动的植物?”“植物会吃人吗?”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让他异常兴奋。他一一耐心作答,在幼小心灵中播撒下保护野生植物的种子。

  “生物多样性大会的召开和国家植物园的揭牌,让我们发展信心十足。”管开云满怀期待地说,未来,伊犁植物园将建设成为占地30平方公里左右,收集保育野生种质资源上万种,并与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联合打造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植物园。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0日 08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