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怀揣赤子之心孜孜奋斗的十七年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读后
作者:傅慧芳(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
1985年6月至2002年10月,在福建这块充满激情的开放热土上,习近平同志怀揣着赤子之心孜孜奋斗17年半,亲自领导和推动了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理论和实践等多个领域深度耕耘,同福建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点点滴滴镌刻在八闽山水之中。新近出版的《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以下简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通过一个个原汁原味的感人故事、一段段至真至情的场景回现、一篇篇发自内心的真情口述,分16个专题生动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仔细研读这部著作,可以使我们从习近平同志扎根八闽、躬耕实践的丰富经历中汲取养分,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更好担当作为提供了动力源泉。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点一滴见初心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习近平福建足迹》以细微之处见真情,再现了习近平同志爱民、利民、富民的真实场景,生动回答了“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的问题。百姓是习近平同志最深的牵挂,到福建工作伊始,他便怀揣“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的信念,抱着“时时放心不下”的执着投入工作。他不辞辛劳、不避寒暑,主动请缨分管农业农村工作,深入海拔近千米、最边远、最贫困的村,帮助村民谋划山下开发、山上“带帽”。在宁德,面对当地集“老、少、边、岛、贫”于一体的实际,他倡导“弱鸟先飞”“滴水穿石”,针对偏远地方的受灾户实施“救灾搬迁”工程,帮助群众挪穷窝、拔穷根,全力推动闽东地区摆脱贫困。“基层是第一线,也是前线,也是火线”,习近平同志要求一切工作都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造性提出“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开展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深入基层一线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在八闽大地留下坚实的足迹,在福建人民心中留下温暖美好的记忆。百姓的事是习近平同志心中最大的事,在福州,他大力提倡“马上就办”,推出“一栋楼”办公,向自己提出四个“亲自”的要求,要求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解民忧、办实事,实施“造福工程”,关心百姓的菜篮子、肉案子、米袋子,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持之以恒办好民生实事。恰如《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写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无论他身处何时何地,牵肠挂肚的是民生,念兹在兹的是人民。
品读《习近平福建足迹》,有助于我们深刻领悟习近平同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质朴情愫和以民为本的仁爱情怀,深入理解“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教民以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等重要论断,更好地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运用到新时代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夯实我们党长期执政的人民根基。
路漫漫其修远矣 两袖清风来去
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习近平福建足迹》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客观还原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廉洁自律、敢于斗争的翔实事迹。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常用孙中山“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的名言来勉励自己,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回答了“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官干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在出任厦门市副市长不久,他就敏锐提出,作为经济特区,不特在有什么特别的享受,而应特在特区建设者有特别高的纪律、理想、作风等方面,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廉洁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担任宁德地委书记后,他把查处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房确定为惩治腐败工作的一个突破口,开启了抓“关键少数”的尝试,以宁可得罪两三千名干部,也不得罪闽东二百七十万人民的决心,用了两年时间清理干部非法占地建私房,展示出铁腕反腐的胆识和魄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党的领导干部而言,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是很不够的,还应该敢于同各种腐败现象做斗争。”到福州任职之初,习近平同志就下大力气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带领福州市区领导两天接待700多位来访群众,当场拍板、限期解决近200个问题。他谆谆告诫各级干部要承担起廉政建设的历史使命,经得住自我关和人情关的双重考验,用党性作为衡量自身行为的准则。
品读《习近平福建足迹》,有助于我们深切体认习近平同志寸心不昧、光明磊落的坦荡作风,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以“反躬自省”的勇气如实查找认知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短板,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在自省自警中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防线,增强贯彻“两个务必”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把修养党性作为立身之基,铭记党旗下的誓言,常做政治体检,勤扫思想灰尘,用初心之真锤炼党性之纯,从内心深处警示自己,锤炼政治定力,始终做到信仰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不断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工作实绩。
登高望远天地阔 纵横捭阖自从容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建设,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往往会导致建设中产生严重的失误,甚至留下永久的遗憾。”《习近平福建足迹》从各领域分专题系统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对福建发展的战略擘画。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总是能从长远和大势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在不断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厦门,他亲自领导制定的《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为全国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他提出的“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对厦门全方位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仍然是厦门不断发展的基本遵循。在宁德,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明确提出:“沿海发展战略是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福州、温州两个经济活跃的开放城市夹缝地带的闽东处于什么位置应当考虑。”以大气魄、大胸怀规划发展全局。在福州,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的发展目标。时至今日,这些战略擘画以其宏大视野和逻辑生命力,依然是新福建建设的基本方略。为了探索福建改革发展的新路,更好地发挥福建的比较优势,他推行山海协作、谋划数字福建、推进国企改革、治理水土流失、保护三坊七巷、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等,倡导“滴水穿石”精神,尊重爱护人才,将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思想智慧、文化精髓寓于发展的道路中,赋予这片热土无限的力量。
品读《习近平福建足迹》,要深入感悟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的雄韬伟略,传承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宝贵思想财富和实践成果,把握贯穿其中的理论精髓和思想要旨,切实凝练并掌握习近平同志在开展工作中蕴含着的原理性和规律性的理论观点及思想方法,把这份大智慧转化为勇毅前行的坚强意志、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和推进改革的自觉行动。要学思践悟深学笃行,切实把追寻习近平同志的福建足迹与感悟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崇敬之情、爱戴之情,转化为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高度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敢为人先的闯劲,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新福建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4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