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探索治水规律 呵护幸福源泉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探索治水规律 呵护幸福源泉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8-12 02: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点评】

  作者:魏有兴(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理论研究基地[河海大学]研究员)

  河流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国土空间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是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直接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工作,不断增进我们党对治水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各级水利部门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涉水问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京杭大运河迎来世纪复苏,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永定河、大清河等多年断流河道实现全线贯通……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新征程上,继续守护好母亲河,还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继续着力。

  加大河湖复苏的制度供给。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很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广受百姓好评。守护好母亲河,要继续推动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不断完善河湖生态保护的各项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在水资源调度制度、节水制度、水权水价管理等方面加强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制度供给,做到护好“盆中的水”;加强河湖水域、岸线、蓄滞洪区等的空间管控,加强生态修复、采砂、水土流失治理等的制度完善,做到管好“盛水的盆”。同时,还要发挥好发展规划引领作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

  强化流域系统治理。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到河湖生态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统筹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等要素,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坚持以流域为单元,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编制“一河(湖)一策”方案,打破长期以来存在的“各自为政”“九龙治水”困境。一方面,应处理好水域空间与河湖周边生态系统治理的关系,协调好生态基流、地下水、河槽等之间的关系,实现“水—环境—人”协调统一;另一方面,还应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政府部门间的关系,营造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强化科技支撑。河湖复苏涉及河湖生态环境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地下水超采治理、防洪排涝等诸多生态治理技术难题,需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制定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标准,兼顾防洪、排涝、供水、景观等需求,形成系统性的河湖复苏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智慧水利技术,强化智慧调度和信息化监管,打造治水理水智慧化平台,提高母亲河复苏行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河湖水情教育。强化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母亲河复苏行动。一方面,应提高水情教育的普及性,结合各地水情特点推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从母亲河的功能作用、文化标识上下功夫,注重讲好母亲河保护的百姓故事、法治故事等。此外,还应做好母亲河复苏行动典型案例评选和推广宣传工作,建立湖泊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让河流湖泊管理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公众自觉行为和生活习惯,让各地“母亲河”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张勇、任爽、杨珏、万玛加、王雯静、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璐、马丽红、韩冰、武笑)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2日 07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