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首个“非遗版”春节到来,上海各大街区商圈又迎来一波消费热。1月23日,上海浦东启动2025新春嘉年华,推出超过160项精彩活动,以“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的优质供给,打造国际范儿、现代风、传统味的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邀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在此欢度年味满满的春节。
在黄浦区豫园片区,2025豫园民俗艺术灯会以“万物美好,众生奇妙”为主题,开启《山海经》“丛林篇”的讲述;“非遗贺新春·2025豫园非遗大集”同步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同场竞技,宛如一场非遗界“武林大会”,让整个街区年味四溢。在静安区南京西路商圈和苏河湾商圈,“闪亮·上海”静安国际光影展以璀璨光影结合传统民俗,装点公园、街巷和广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上海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伴随“China Travel(中国游)”成为全球热词,上海正持续发力推出实招,激活消费潜力,做强入境旅游,在促消费、扩内需上挑起大梁。在这一过程中,注入人文内涵的街区,成为当仁不让的“人气担当”,更在积极探索营造场景氛围,制造消费热点潮流,让“流量”变“留量”和“销量”,让街区“吸睛”更“吸金”。
在历史风貌街区 营造消费新体验
要说如今上海“顶流”街区,一定绕不开位于徐汇区湖南路街道的武康路—安福路街区。无论寒暑冬夏,武康路与安福路连接而成的U形道路,仿佛一个隐藏在梧桐深处的巨大磁铁,把人们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游客徜徉在梧桐树下、风貌建筑前,流连在各类潮店、餐厅、书店和咖啡馆之间。
2022年初,这片海派风味十足的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总长约1.5公里、面积仅0.4平方公里、“文艺范儿”十足的街区,还很“吸金”。2024年初,武康路—安福路街区传来好消息:全街区入驻企业2023年税收超1亿元,成功跻身“亿元街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浦东绕龙灯”表演亮相上海张园。新华社发
在徐汇区湖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海英看来,集“文商旅居”于一身是湖南路街道的独有风貌,武康路—安福路街区就是如此——在空间形态上呈现出典型的“四区融合”特点,即历史文化风貌区、新消费业态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居住社区交融。街区内有61处历史文物建筑、37处文化资源;有170余家沿街商铺和6个居民区,居民区混合化、国际化特征明显,街区入驻企业中约85%以上为近年来创立的自主品牌,且创始人团队以80后为主。在这样极富人文积淀的街区中,他们努力实现更新与保护兼顾、历史风貌与时尚活力交融。
吸引游客、商家和创业者纷至沓来的原因,正在于此。历经百年岁月磨洗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深受海内外游客欢迎,成为独一无二且不可再生复制的独特空间,蕴藏着打造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体验的潜力。
湖南路上有一家名为观夏的香氛店。透过落地玻璃窗看去,店内充盈东方美学的简约设计。室内陈设只几件,且随四时和节气而变,大量的空间留白,让商品的时令主题和美学意味凸显。“2021年,我们开始寻觅观夏在上海的家。第一反应是,就在这里吧。”在观夏的主理人眼中,走在这片街区里每一条被梧桐环抱的路上,时间仿佛被调慢,这也正是他们希望营造的产品体验。
历经7个月精心修缮,观夏巧妙保留百年老宅的原生植被,营造出一方静谧雅致的空间,作为其在上海的首家线下旗舰店。借由修缮的契机,挖掘老上海故事,品牌创作发布了城市系列香水——东方文学·上海系列,此后迅速开枝散叶,品牌发展迎来新生机。
以形态、文态吸引业态,又以业态强化形态、文态。“作为海派文化街区的代表,这里的老建筑和梧桐树,似乎很容易与时尚发生化学反应。当风貌街区的形态和文态‘活化’之后,其经济效益也为街区持续更新提供了保障,迈入良性循环。”湖南路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在城市更新中,创造消费新场景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位于长宁区的愚园路总是人头攒动。850米长的主街上,尽是活泼泼的身影,公共空间的大草坪上几乎不间断地承接着各大品牌快闪活动。2023年,愚园艺术生活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人气持续升温。如今,消费火热已成为这条百年老马路的常态。有人说,丰富性和灵活度是愚园路的内核,每周的愚园路都能“花式”焕新,路上的每一株植物都在“花枝招展”。
人气还蔓延到弄堂深处的支路上,催生一家家特色小店。一条百年小马路,缘何引来巨大流量、带动消费增长?
市民游客在上海长宁区愚园路街区体验文化活动。甘力心摄/光明图片
上海有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愚园路是其一。上海中心城区12个历史风貌保护街区,愚园路位列其中。在新一轮城市更新浪潮中,愚园路的更新也提上日程——一改以往大拆大建,通过改造现有空间解决社会公众不断增强的城市公共功能需求,激发城市文脉新活力。
2016年,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的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更新改造完成一期工程,迅速成为时尚青年刷爆朋友圈的利器,他们希望在这里体验过去和现代、烟火与时尚的融合。随后,二期、三期风貌更新推进,触角伸向弄堂深处。
创邑公司中山公园商圈首席运营官许引兰,已经参与愚园路街区更新工作十多年。她告诉记者,2024年,首发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消费市场的新亮点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首发经济的加持下,创邑携手众多品牌在愚园路开启快闪之旅,从零售渠道完善的成熟品牌,到新消费浪潮中的国潮品牌,来自不同行业的品牌汇聚愚园路,聚焦Z世代新兴消费人群,打造集艺术展品、空间装置体验、打卡晒图、社交功能于一身的街区体验,引领街区商业实现多重功能,持续满足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新消费需求。
以“来街头和快乐接头”为主题的“马路生活节”办到了愚园路上,邀年轻人开启小马路逛吃玩之旅,打造城市文化旅游IP。上海首个广播沉浸式文化地标空间“愚园路电台”落地,和相隔数百米的路易·艾黎旧居遥相呼应。搬了几次家,却始终还在的故事商店,收集愚园路上人来人往的故事,也传递着这条街区的新老故事。冬天,有人为愚园路上的大树穿上毛衣;夏天,露天音乐会和市集引来路人驻足。有人发现,愚园路很少有连锁店,每一家小店气质各异、与众不同,这些小店老板还特别爱“折腾”,每次来都有新变化。
“如何把流量的雪球越滚越大,把流量池转化成消费力,马路上的每个店家都铆足了劲,脑子特别‘活’!”许引兰说,愚园路街区深入挖掘在地文化,营造街区场景氛围,引入新型生活方式,传递轻松惬意的街区生活氛围,创造出多元化、多形态的商业场景。
在精细管理中,锻造街区凝聚力
沿着苏州河步行,站上天安千树露台远眺,眼前展现的是一片滨水美景。除了有内容、有温度、有趣味的人文景观,这里还汇聚了天安千树、M50园区等商业体,艺术商业业态和水岸联动的文化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远华告诉记者,M50是目前苏州河沿岸保留最完整的近代民族纺织工业园区,为信和纱厂旧址,后转型为艺术创意园区。如今,这里聚集创意产业,跻身上海乃至全国最活跃文化艺术园区之列。老厂房与当代艺术在苏河南岸“相拥”,艺术成了这里绕不开的基因。
与此同时,街道通过苏河水岸经济业态调整、商业商圈迭代焕新,实现M50艺术创意空间、天安千树“购物中心+流动艺术博物馆”购物空间、昌化路码头水岸联动新空间的“三空间”联动,全力打造集购、食、娱、展、游等于一体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区域内业态多元、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品牌集聚,为街区植入了时尚文化。
街区的舒适和便利不是凭空而来的,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精细管理、精心服务。徐汇区武康路与安福路路口有一家开放式咖啡店,午后,几排向街的椅子上总是坐着衣着时尚的人,晒太阳、喝咖啡、聊天,各得其乐。
2021年,美妆店“话梅”选择在这里开设线下店铺,将对楼栋进行重新改造。得知一楼原有的咖啡馆已积累多年的知名度,周边不少居民都舍不得这家咖啡馆后,“话梅”便决定将它保留下来进行开放式改造。
然而,这个想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难题。由于一楼原有企业尚未注销,按照正常流程无法实现美妆店和咖啡店许可证“同步落地”。为此,湖南路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采取“容缺审批”的做法,严格把关申请餐饮许可证关键要素,对员工开展食品加工流程标准化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指导,帮助企业达成不同业态同时开业的心愿。如今,融合“社区餐饮”理念的开放式咖啡吧聚拢来旺盛人气,与美妆店一道展现出新消费业态的独特魅力。
街区的人气和消费热度,与居民的生活需求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在杨海英看来,风貌街区要实现“宜居、宜商、宜游”共同发展,居民满意程度不可或缺。为此,街道联手区域单位、区相关部门、专家团队、居商代表等,多次走访调研,组织讨论,共同制定公约,为风貌街区的保护性开发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同时,街道还尝试导入更多生活服务类商家,以方便居民。
一段时间以来,以武康路—安福路街区为轴心,杨海英和她的同事们逐一考察街区内26条大大小小的道路,尝试拓展延伸新消费业态的布局,将发展、治理、生活有机融合,服务好商居所需,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湖南路街道还探索推出“梧桐合伙人”机制,加强街区骨干队伍建设,拓宽社会动员渠道,鼓励“两企三新”群体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和个人特长优势,就近就便参与街区治理,增强不同群体参与街区治理的获得感。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街区的凝聚力也在增强。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05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