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书写富有江苏特色的援藏答卷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书写富有江苏特色的援藏答卷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8-19 05: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刘已粲

  “看那格桑花开在高山上,她拥抱着温暖的阳光……”在藏族少女卓玛深情的吟唱声中,大幕缓缓拉开。7月9日、10日,由江苏和西藏两地演员共同演绎的原创音乐剧《天·梦》在南京荔枝大剧院首演。该剧展现了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沧桑巨变背后的精神源泉。两天的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江苏第九批援藏干部、曾任拉萨市旅游发展局副局长的徐全军看完演出后热泪盈眶:“这部剧前后贯穿的10多年时间,正好是西藏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繁盛和边疆的发展,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28年来,10批次、981名江苏援藏干部人才从江南水乡来到雪域高原,他们秉承“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援藏三问”,聚焦“拉萨所需”,竭尽“江苏所能”,打造产业援藏金字招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扎根当地的人才队伍,努力书写富有江苏特色的援藏答卷,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作出新贡献。

  雪域高原上“长”出现代产业园

  8月,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闪着金灿灿的光芒。它们得以大规模种植,和江苏援藏干部的努力分不开。

  2019年,南京市第九批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成员、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李求超来到墨竹工卡,挂职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经过数次走访调研,李求超发现,田间种植的油菜是当地特有品种——“墨小油”。与内地品种相比,这种小油菜植株矮小、营养价值高,但由于在全国缺乏知名度,市场认可度不高。

  针对调研结果,李求超下定决心,要将油菜种植作为墨竹工卡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突破口。他联合县净土公司,采用“耕地托管”包服务、“订单种植”包销路的模式,挨家挨户做工作,逐步调动起了村民的积极性,使小油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

  “截至2021年,墨竹工卡县小油菜种植面积已超过3万亩,带动当地4000余名种植户实现增收。”李求超说,以“墨竹工卡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申报成功为契机,当地进一步挖掘墨竹小菜籽油的营养价值、文化价值,实现墨竹工卡县三产有机融合。

  增强产业“造血”能力,让好山好水变成致富资源。江苏援藏干部围绕拉萨区域产业功能定位,聚焦优化提升旅游文化、净土健康、绿色工业、现代服务、高新数字“五大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招引大项目好项目。

  “打造覆盖深度贫困地区的‘拉北旅游环线’,大力推动建设达龙村、唐古村、俊巴渔村、扎叶巴村等特色村落,让农牧民‘吃旅游饭、发旅游财’。”当地基层干部介绍。

  雪域高原上“长”出了一个个现代产业园区。拉萨河畔的达孜工业园,先后入驻300多家企业,解决了4000多名农牧民就业,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园区。此外,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曲水才纳现代农业示范园、林周鹏博健康产业园等现代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2019年至2022年,江苏安排援藏资金20.1亿元,其中支援拉萨市资金15.07亿元,实施援藏项目156个,一批带动效益明显的产业项目落地,受援县区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确保80%以上援藏资金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

  江苏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确保80%以上资金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让援藏成果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

  2020年,在农牧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南京市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的“溪桥工程”启动。

  “高原地势复杂,每逢雨季,溪水湍急,危险事故时有发生。”南京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组长施勇君介绍,“溪桥全部采用‘装配式’水泥桥,彻底解决了土石桥易损毁、易断通的难题,大大降低了道路行驶的安全隐患。”到今年年底,整整100座便民溪桥将覆盖全县8个乡镇、40个行政村,惠及农牧民群众1.46万户、5.6万人。

  以“溪桥工程”为代表,2021年,江苏援藏工作组实施了“格桑花开·民生微实事100+”计划,其中包括幸福驿站、便民小浴室、青稞磨面坊、点亮乡村路等8类104个项目。一盏灯照亮回家路,一座澡堂温暖整个冬天,一所卫生室护佑身体健康……一个个项目的实施,真正把实事办到了老百姓心坎上。

  同时,江苏援藏工作组开展拉萨高海拔地区农村公路桥梁养护关键技术研究,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在全区率先建立市县乡三级联网农村产权交易网,实现线上交易土地9366亩、金额621万元;升级拉萨市不动产登记平台,实现业务联办、数据共享。

  “援藏要援在大局上,援在暖心处,援在民生改善上。”苏州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组长韦国岭介绍,“十四五”规划中,苏州投入援藏资金8010万元,改建32.3公里农村道路、20余座农村桥涵,惠及农牧民4万余人,让群众出行的“糟心路”变成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培育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把最具影响力的老师送出去,支援一片学校、辐射一片区域、培养一批人才。我想,这是援藏的重要目的之一。”拉萨市一中生物老师、泰州洋思中学援藏教师王小娟说。

  在拉萨市一中,共有20名援藏教师与37名本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帮助这些本地教师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和王小娟结对的本地青年教师蒋彪,在“江苏师父”的指导下,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两人还多次获得当地的“两融杯”奖项。

  针对西藏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多年来,江苏选派多批次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高原,从单一的干部援助向综合性人才、技术、管理援助转变。同时,更加注重“请进来授课”“派出去培训”和“结合援藏岗位带徒弟”等方式加强智慧援藏力度,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一支扎根本土的人才队伍。

  “过去做手术是‘我做你看’,现在变为‘你做我看’。”苏州市第十四批援藏医疗队队员、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马金春说。2020年4月3日,苏州援藏医疗队在雪域高原实施首例产房剖宫产手术。如今,当地妇产科医生已能单独完成剖宫产、宫外孕治疗等手术。

  江苏援藏医疗专家积极参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工作。苏州医疗组制定了《林周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2021—2025)》;南京医疗组协助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铺设医疗信息化专网,建立下沉到乡的病案管理系统和患者流向分析系统,规范建成拉萨首个县级输血科。

  28年相携相亲,3800公里之外的雪域高原早已和吴风汉韵的江苏血脉相连。在今年苏州抗疫期间,正在欢度藏历新年的林周县干部职工,加班加点筹集总价值36万元的牦牛肉干、青稞藜麦点心等特色产品驰援苏州。伴随着这些物资一同运抵的,是林周县委、县政府的《苏州平安便是春天——来自雪域高原的一封家信》。“‘兄弟情’跨越近万里,直抵两地人民的心田。”信中如是写道。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9日 03版)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