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禹爱华 龙军
信号灯闪烁,机器声轰鸣。在湖南醴陵玉祥瓷业智能生产车间里,炼泥、拉坯、利坯、洗边等工序正在生产线上有序进行。
“每个环节的生产线基本上实现了半自动化。”玉祥瓷业综合管理部部长易亮告诉记者,“现在,从泥料开始到烧成,大概七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过去整个车间需要400多人,现在只需一半就够了。”
2017年3月,玉祥瓷业日用陶瓷智能制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新建了一个12600平方米的智能制造车间,引进了喷雾干燥塔、全自动等静压机及修坯机、流水线、自动喷釉线等国产先进设备,建设了一条100米节能燃气快烧高温日用陶瓷辊道窑。
“车间采用先进的等静压全自动成型生产工艺模式生产高端日用陶瓷,与传统的日用陶瓷生产方式完全不同,这在湖南省内尚属首例,是行业领先和创新性的生产模式。”易亮说,“产品无须修坯、无须干燥,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产品坯体强度高、规整度高,大幅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日用陶瓷产品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与易亮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湖南醴陵陶润实业董事长文智勇。
陶润实业是一家以日用陶瓷为主的外贸型企业,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公司创立于2003年3月,于2004年10月正式投产。2021年出口销售额达到了3.02亿元。
文智勇介绍,升级后一台设备一小时至少可生产600件产品,相当于过去半自动化设备一天的产量,“智能改造不仅带来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还有效缓解了陶瓷制品易变形的难题,卖相好了,品质优了,销售也就更有底气了”。
在陶润实业的成品车间里,各式各样的陶瓷产品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一眼望不到头。陶润实业人力资源总监张腾军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掏出手机扫了扫货架上张贴的二维码,他的手机屏幕上立即显示出品名、生产批次、数量等信息,一目了然。“以前呀,每个工人生产了多少,总数又有多少,每个环节都要靠大量人工来清点。现在,我们已经成为智慧工厂,全部数据都由电脑自动生成,一键查阅,轻轻松松。”
醴陵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醴陵陶瓷生产历史已有2000余年,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和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2020年9月,被授牌“中国陶瓷之都”。
记者采访了解到,醴陵现有陶瓷产业上下游企业1593家,年产值超740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产品涵盖日用瓷、工业陶瓷、艺术瓷等多个系列、4000余个品种,远销欧美、东南亚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醴陵曾广为流传一句顺口溜:“天上黑龙,地上黄龙。”醴陵市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黑龙”指的是窑炉里冒出的黑烟,“黄龙”指的是制瓷厂里流出的泥水。早期陶瓷产业发展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污染,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近3年来,醴陵已有近100家陶瓷生产企业累计投入近4亿元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引进安装近1100台(套)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目前,醴陵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率超过70%,在全国陶瓷主产区位居前列。
如今,记者走进陶瓷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生产线。醴陵陶瓷业,已经开启了智能制造的新未来。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9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