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这样的方式,纪念“炭火教授”赵家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这样的方式,纪念“炭火教授”赵家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9-16 07: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讲述·爱的传递与回响】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写在前面 

  一帧红绸缓缓落下,一座铜像现于眼前。

  清瘦的面庞,高高的额头,睿智的双眼——9月9日,第38个教师节前夕,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以这样一种方式“重回”清华园。“雪中送炭,把钱用到最需要、最值得的地方”,右侧墙上,镌刻着他坚守一生的准则。

  这是一位因《光明日报》报道而被千百万人认识的“炭火教授”。

以这样的方式,纪念“炭火教授”赵家和

“炭火教授”赵家和铜像 光明图片

  2016年7月4日,光明日报一版头条刊发通讯《“雪中炭火”赵家和——一位清华大学教授的生命之歌》,并配发评论员文章,讲述了于2012年辞世的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一生省吃俭用,退休后隐姓埋名捐出了毕生1500余万元积蓄,成立了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帮贫寒学子走出人生困境的故事。报道迅即引起热烈反响,众多主流媒体跟进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在赵家和教授的事迹和精神感召下加入公益助学事业。

  “兴华”,这是赵家和教授所珍爱的两个字,意味着“振兴中华”。

  此后,我们一路追踪,用心用情记述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成长发展——我们报道了天津退休女工王娅捐资助学、捐献遗体的动人故事,见证了基金会捐赠者们每年奔走在黄土高原、祁连山麓、大巴深山的温暖身影……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个体行为到公益事业。十年来,爱心传递,温暖延续。这十年,也是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慈善法颁布实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当前,我们正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阶段,教育慈善事业也进入新发展阶段。一系列问题亟待破题——教育慈善组织如何更科学发展?爱心助学如何更精准发力?需要哪些引导与扶持?

  基于此,我们再次聚焦兴华,探寻其十年成长的经验启示,为新时期教育慈善组织的发展提供镜鉴。

  这也是我们对赵家和教授的又一次致敬与纪念。

以这样的方式,纪念“炭火教授”赵家和

“炭火教授”赵家和铜像前,受助学生以各种方式表达缅怀之情。光明图片

也做一捧炭火,将爱继续播撒

讲述人: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捐赠人代表、教育工作者 佳禾

  七月的北京,暑热难耐。我铺平信纸,开始回复受助孩子的来信。

  “阿姨,我数学成绩怎么也提高不了,能给些建议吗?”“我想在别人面前展示特长,但总鼓不起勇气”……虽然只通过两次信,但孩子们已经开始信任我这个未曾谋面的远方阿姨。每次回复,我都会将来信至少读上三遍,感受他们的喜悦和成功、困惑与烦恼,再有针对性地作出回应、提供建议。我深知,钱固然能给孩子们带来经济上的帮助,但更让他们受益的,一定是心灵的激励与人生的引导。

  2019年,一个偶然机会,我知道了赵家和老师倾尽毕生积蓄1500余万元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多么无私的大爱,多么纯粹的灵魂。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也成了一名捐赠者,与十多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结下了深厚情谊。

  捐赠道路上,受益最多的其实是我自己:每次收到孩子们厚厚一沓来信时,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了被信任和牵挂的喜悦;他们的分享与提问,督促我时时检视自己的内心与生活;他们的自强不息,更让我平添了一份面对困境与烦恼的勇气。连接我们的,不只是金钱,更是人与人之间最厚重的爱与信任,是让一个社会不断前行、更加美好的精神支撑。

  我愿继续做一捧炭火,将爱与善意播撒。

以这样的方式,纪念“炭火教授”赵家和

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前理事长陈章武向受助学生赠送学习用品。光明图片

愿化星点灯,照亮后来者前程

讲述人: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受助人代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本科生 曾雅萍

  解答生活困惑、交流学习经验、分享自己如何走出艰难迎向光明……今年暑假,我前往宁夏支教,在兴华同行助学活动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更看到了“爱传递”的力量。

  我来自甘肃农村一个贫寒家庭。高二时,妈妈右眼失明,奶奶脑梗瘫痪。我和哥哥正是读书用钱的时候,重担骤然落到了爸爸身上,他只能一年到头在外打工,干最苦最累的活。那段时间,我无数次犹豫:要不要放弃学业出门打工?

  困顿中,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路——我获得了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资助。与此同时,我知道了在遥远的北京,有位名叫赵家和的爷爷牵挂着我们。赵爷爷捐资助学的初心像一粒火种,点燃了我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也点燃了我投身公益的决心。

  发奋学习!高考结束,成绩不错的我在众多选项里锁定了一个目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我要去赵爷爷工作过的地方,去学着做个像他一样的人。

  考入大学后,我主动参加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和学院、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做志愿者、加入助学社,回馈赵爷爷给予的温暖。在我身边,还有很多经历类似的同学。我们深知: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没法援助所有穷苦人,但一个人的力量又很强大,可以带动很多人;许许多多人的善意汇聚,就能凝聚起一个民族的希望。

  “未来,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做什么,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兴华人。我想,未来也将会有我资助的兴华学子,他们朝气蓬勃的脸庞一定恰似我当年模样。”这是一位和我一样从兴华汲取前行力量的学子写下的感言,说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愿化星点灯,照亮后来者前程。

  (采访整理:光明日报记者邓晖)

  光明日报记者对话“炭火教授”奉献精神接棒者——

爱心助学的“炭火”如何长燃不息

光明日报记者邓晖

  一片炭火熄灭了,火焰却在大地上无尽燃烧。今年,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离开我们已有整整10年,但他留下的爱心助学事业没有停滞。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累计资助高中生7786人,其中5426人已完成高中学业,约80%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还有720名大学生获得延伸资助,得以完成本科阶段学业。

  这捧爱心助学的“炭火”,为何能长燃不息?它的成长能为今天的教育慈善事业带来哪些启示?光明日报记者对话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前理事长陈章武。

  资助教育,激励学子以奋斗战胜苦难

  记者:兴华助学基金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成立的?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陈章武:2011年3月,我的老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家和叫我去他家里,告诉我退休后他一直在发挥余热,所以手里有一些钱,希望能用这些钱帮助寒门学子完成高中学业。我劝他给自己和家人留一点,可他认为不应把钱留给孩子,还提起了林则徐的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后来,在众人协助下,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成立了。

  当时,正处于我国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前夜。从1986年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子的教育得到了制度性保障,但非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还有很多孩子因家贫而失学。兴华成立之初,把目标锁定在资助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学生完成高中学业。后来,对部分特别困难的学子,资助延伸到大学本科阶段。

  记者:今天,脱贫攻坚战已全面胜利,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爱心助学的时代价值又该如何体现?

  陈章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目前我国仍有少量一、二类低保户,特殊困难家庭,脱贫不稳定和边缘易致贫家庭等,还需要大家伸出捐助之手。

  爱心助学不但为受施之人带来幸福,也同样福泽施予之人。十年来,基金会的爱心队伍一直在稳定增长。我们也逐渐意识到:发展慈善事业,培养慈善组织,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都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目前我国的初次分配机制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会产生一定的收入差距;再分配是政府主导,提供具体的制度安排;第三次分配则是依靠道德、精神的力量,用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促进社会和谐、共同富裕。兴华愿成为慈善事业百花丛中的一朵小花,发挥应有作用。

  有限资源如何发挥最大作用

  记者:当前,我国教育公益慈善组织数量不断增长,但一些助学行为存在短板、缺乏规范。如何真正做好这份爱心事业,您对此有何心得?

  陈章武:“选择雪中送炭就是选择了困难,也意味着一路艰辛。”赵家和老师“雪中送炭”的嘱托,我们一直牢记着。而受助学校张贴的一条标语,是支撑兴华走下去的强大动力——“培养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庄”。

  基金会成立之初,管理团队曾向赵家和老师当面作了三点承诺:一是保证将赵老师委托的每一分爱心捐款用到寒门学子身上;二是努力在保障基金会正常运作的前提下,保住本金;三是争取做到在基金会有所发展的前提下,本金也有所增长。回顾这十年,三点承诺基本实现了。

  始终雪中送炭,坚持“钱到、人到、心到”,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爱心助学,“钱到”是基本前提。兴华助学金按秋春两个学期发放,每学期开学之初,在各受助中学兴华助学办公室老师们的保障下,组织学子申请,经过调查、审核、公示,确认受助名单,第一时间将爱心款如数送到学子手中。“人到”,是指组织爱心人士和受助学生面对面交流、交情、交心,提高爱心助学的温度,拉近受助学生和爱心人士之间的距离。“心到”,则是指真心付出,用真心触及学子心灵,引导形成正确价值观。

  基金会运作中,我们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把爱心捐赠的每分钱都送到最需要的学子手中,让有限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对各种规模基金会管理费用有明确规定,兴华属于非公募基金会,年度管理费用不得高于当年总支出的13%。但兴华成立以来,管理费用平均每年只占总支出的1.19%。之所以能如此低,是因为大量的运作成本由爱心人士、志愿者主动承担了。十年来,有爱心企业一直为基金会无偿提供办公地点、办公费用和办公人员;各受助中学的志愿者队伍为把爱心款落实到位,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却从不要求基金会从爱心款中支出;基金会成立以来,没有一名理事从基金会领取报酬;在开展助学活动时,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和校友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坚持做纯洁、透明的慈善组织。我们一直坚持助学活动的纯洁性,坚持助学活动与捐赠者、爱心人士、志愿者的个人私利隔离。捐赠者不要求回报,但希望知道爱心款的去向,兴华助学基金会每年都接受登记机关指定的会计事务所严格审计,审计结果以年报形式向社会公布;对每位捐赠者,无论捐赠金额多少,均开具公益事业捐赠票据,呈送感谢信作为捐赠证书。同时,为捐赠数额达千元或以上的捐赠者落实资助对象,受助学生每学期都会给捐赠者写信汇报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很多爱心人士都会回信,受助者与捐赠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教育慈善事业怎样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对于教育慈善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您有哪些思考?

  陈章武:一是在基金会的专业化发展上。过去十年,兴华助学基金会多次遇到的质疑是:为何不使用职业经理人?确实,目前基金会的所有理事都是志愿者,没有职业经理人。这样既可节省成本,也不会发生“奉献”和“谋生”两种身份的冲突。但这样只能招募人员,无法招聘人手,对于把基金会做大做强有一定制约。是否应使用职业的管理人员?需要认真考虑、慎重行事。

  二是在公益慈善活动的延续深化上。兴华助学基金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帮助学子完成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后来,资助延伸到部分特殊困难学子的大学本科阶段。除此以外的公益活动,兴华助学基金会都未参与。未来,要不要在受助人群中继续延伸公益慈善活动,例如帮助受助学子就业、帮助爱心企业找到优秀员工?要不要开拓新领域的公益慈善活动?都需要认真考虑。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6日 07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