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人口小县何以成为经济强县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人口小县何以成为经济强县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9-20 03: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人口小县何以成为经济强县

——解码新疆伊吾、若羌两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赵明昊

  两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县”,却在经济大考中一路“领跑”:GDP、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刷新纪录,不仅吸引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建立起现代化产业集群,还吸引着一批批的外来人员追寻梦想,就业创业。

  在前不久“中国这十年·新疆”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点赞”伊吾、若羌两县,认为两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

  把煤“吃干榨净”,GDP实现“三连跳”

  一块煤,能生产出多少种产品?在哈密市伊吾工业园能找到答案。

  煤焦油、乙二醇、合成氨、三聚氰胺、甲醇、甲缩醛、多聚甲醛、乌洛托品、聚丙烯……仅在这个产业园内,年产万吨以上的产品,不下20种。

  “园区已形成了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和煤制甲醇两条主导产业链,吸引18家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企业落户,不断把煤化工产业链做深、做细。”伊吾县委书记李光泽说,煤变碳、煤变油、煤变材料的“故事”在伊吾每天都在发生,煤炭正逐渐从“工业粗粮”变为“产业细粮”。

  伊吾具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特别是淖毛湖矿区,煤炭储量大、易开采,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粉、高发热量的特点,焦油产率在10%以上,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罕有的富油煤种。

  但资源并不能自动转化为产业优势。靠着挖煤、卖煤,伊吾的经济优势并不突出。2001年,伊吾县GDP才首次突破1亿元。变化是从疆纳公司、新疆广汇两家龙头企业相继入驻开始的,2008年全县GDP首次突破10亿元。

  “从2003年进驻,我们累计完成固定投资106亿元。”新疆疆纳产业板块常务副总经理李伟说,企业建成了550万吨煤炭分级分质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打造了“煤—炭—油—气—电—热—化”循环产业链,还以焦炉煤气为燃料,建成了国内同类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机组,今年上半年合计发电4.32亿度。

  “我们以煤炭为原料,年产120万吨甲醇、7亿方液化天然气,产能居全国前列。”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宋育勇介绍,企业在伊吾县总投资达到133亿元,已经从一家煤炭开采企业转型为大型煤化工企业,特别是在煤制甲醇领域,攻克多项国际技术难题,牵头制定多项国家标准,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把煤“吃干榨净”的同时,伊吾县乘着“疆电外送”第三通道项目的东风,充分挖掘自身的风、光资源,着力打造千亿级风光电配套装备制造业。

  2021年,伊吾县GDP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而今年上半年,伊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6亿元,同比增长29.3%。1至7月,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2亿元,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把枣“做大做强”,农民收入“跳着涨”

  一颗红枣,能给农民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能找到答案。

  在吾塔木乡库尔贵村,70多岁的村民宋礼站在自家枣园里,看着颗颗果肉饱满的枣儿压弯枝头,咧开嘴笑了:“靠种红枣,家里14年前就住上了小别墅。”

  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若羌县,辖区内的天然沙质土壤,加上阿尔金山淌下的冰山雪水,以及合适的昼夜温差,为种植优质红枣提供了良好条件。

  2001年,若羌县经过调研摸索,决定举全县之力发展红枣产业。彼时,全县红枣种植不到1万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000元。

  “一开始,农民不相信种枣能挣钱。后来县里组织党员干部给老乡们算经济账、生态账,又出台了奖补政策,农民积极性逐渐提高。”若羌县红枣服务中心主任胡文军回忆说,到2009年,若羌县红枣种植面积发展到6万多亩,亩产值超过7000元,一批农民靠种植红枣走上致富路。若羌县也适时推动红枣产业走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之路。

  此后一段时间,红枣价格不断回落,一些枣农打起了“退堂鼓”。若羌县从2017年启动实施“红枣提质增效工程”,着力推进红枣标准化、疏密改造、新品种嫁接“三大工程”,建成全国1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个红枣标准化示范田、1万亩精品示范园。

  同时,引进、培育新疆果业、羌都枣业、靖祥、羌鑫、米掌柜、福润德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合作社156家,形成从种植到研发加工完整产业链,建立了新疆首个红枣期货交割中心,组建红枣销售电商中心,推动红枣产业提档升级。

  “现在,我们若羌县红枣种植面积稳定在23.38万亩,红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若羌县委书记黄新平说,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47元,位居新疆前列。

  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强县富民仍在路上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伊吾、若羌两个人口小县,深挖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打造优势产业,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一跃成为人均GDP强县、财政收入富县,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因此颇受关注。”石河子大学经济学教授刘林分析说。

  从人口数量上来看,伊吾县户籍人口仅有3万多人,常住人口也就约5万人;若羌县户籍人口也不过几万人,都算是人口较少的县。

  还是在“中国这十年·新疆”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陈伟俊说,新疆资源转化潜力巨大。新疆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全国15%,天然气占全国18%,煤炭资源量占全国25%;耕地资源充裕,拥有耕地超1亿亩,是我国粮食生产优势区、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特色林果基地。下一步,要充分发挥油气、煤炭、矿产、粮食、棉花、果蔬等优势资源禀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采访中注意到,伴随着GDP的增加,伊吾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对入驻企业实行了更严格的准入;加快城镇改造步伐,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县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用优厚条件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前来就业,增加发展活力。

  而若羌县在做大做强红枣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辖区内罗布泊天然卤水资源,建起了全球最大的单体硫酸钾生产企业,补上工业短板;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天然能源,吸引了一大批企业相继入驻投产;和若铁路、依若高速陆续通车,楼兰机场通航,让若羌从沙漠边缘的交通“口袋底”,变成了开放门户,强县富民迈出了坚实步伐。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0日 03版)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