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日前,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举行。厦门成了花的海洋、美的世界。只见道路两旁绿植错落有致;岛内岛外高架桥、人行天桥两侧,市花三角梅争相绽放。厦门用满眼绿意、繁花似锦迎接八方来客。
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东山水库段。新华社发(曾德猛摄)
“漫步街头,发现这里一步一景,处处皆可入画。厦门人真幸福。”来自陕西的廖艳蕙女士羡慕地说。
引得外来游客发出赞叹,得益于近年来厦门持之以恒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如今厦门更加美丽、更加富裕、更加平安、更加繁荣。
精心雕刻“海上大花园”
徜徉在百年老街中山路上,在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下,五彩缤纷的花箱错落有致;在鹭江宾馆门口,“鹭岛印象”五感口袋公园以三角梅为主,结合百余种新优植物,营造多面观花境,不时有市民游客驻足留影。
近年来,厦门持续加强立体绿化,拓展绿化空间,下足“绣花”功夫,见缝插绿,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环境需要。
过去一年里,厦门园林绿化建设管养水平显著提升。2021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1.5%、绿化覆盖率45.65%,各项主要园林绿化指标均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将视野放大到1699平方公里的厦门,在五缘湾内、鼓浪屿上、环岛路畔、军营山下、大嶝岛上都留下了生态修复这把“美工刀”的印记。如今的厦门,已从当年的小渔村“蝶变”为祖国东南沿海一个高颜值的“海上大花园”。
驻足厦门五缘湾环湾步道,远处碧蓝的内湾海面帆船点点,不时有白鹭轻轻掠过,黑天鹅成双结对,身后密密麻麻的乔灌木仿佛向你张开绿意葱茏的怀抱。位于主城区的筼筜湖风景秀丽,夜晚,都市霓虹灯的倒影,像天上的星星荡漾在水面,湖中栖息着数以万计的鲻鱼、罗非鱼、金昌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漫步鹭江道,远处湛蓝的海水中,一群白海豚正嬉戏腾跃着,翻起阵阵雪白的浪花……近日,号称“海上精灵”的中华白海豚“结伴出行”,被不少市民用镜头捕捉到。
厦门市政集团环境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上环卫站的工作人员在白城海域海上作业时,拍下了白海豚嬉戏的身影。它们从船的两侧游弋而来,最近时离船只有一米左右。海上环卫站站长张梁华表示,近期在白城海域看到白海豚的频率很高,厦鼓海域也偶尔能看见。工作中邂逅这些小精灵,总令人惊喜。
中华白海豚因其珍稀被称为“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在过去,闽港台渔民称之为“妈祖鱼”,相传能见到中华白海豚是有福气的。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主任蔡立波说,中华白海豚属于近海物种,生活在水深15米以下的沿岸水域,对海洋水质十分敏感,一般出现在水质较好的海域。近年来,厦门资源规划部门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和海洋环境的治理工作,加大了保护力度,海洋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中华白海豚喜欢吃的鱼类越来越多,为中华白海豚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中华白海豚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离岸越来越近,遇见中华白海豚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中华白海豚在厦门海域种群数量稳定并逐步提升,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60头左右,增加到现在的约80头。
海中有中华白海豚、海边岸滩上有文昌鱼、湿地里面有栗喉蜂虎,厦门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这些珍稀动物的繁衍提供了一片沃土。去年年底,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生态文明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对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命名授牌,厦门市湖里区、集美区双双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至此,厦门市6个行政区已有4个行政区获此荣誉。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灵魂
作为国家首批低碳城市试点之一,近年来,厦门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一辆巴士行驶于东坪山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举办一场大型国际会议又会产生多少碳排放?在厦门,答案是让它成为“零”!
在东坪山片区每天来回穿梭着的三辆“网红”纯电动巴士,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既满足市民的实际出行需求,又节能环保,深受周围广大居民欢迎。
如今,在位于翔安区火炬大桥两侧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林”——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一片片红树林像碧玉一样镶嵌在海上。这些红树林,将在20年里完全吸收一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产生的二氧化碳。
厦门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受益于良好的条件和基础,近年来城市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持续规划建设,绿色交通系统在厦门得到持续良好的发展。
今年出炉的《2021年厦门市城市居民出行交通大调查》显示,厦门全市及中心市区绿色出行比例分别为65.2%和76.5%,慢行是城市主要的出行方式。全市慢行方式(步行、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占比为47.5%。
“下班后骑行在环岛路上,夕阳西下,迎面吹来阵阵湿润的海风,工作的疲惫一扫而光。相比于繁忙工作之后遇上晚高峰的拥堵,选择骑行回家邂逅浪漫的滨海风光,让夜晚更具有高级感。”在观音山商务中心附近上班的厦门市民王鑫说。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20日 04版)